熱點訪談|聶紹平:回歸臨床,貼近實戰,打造高質量冠心病學科交叉會議平台

2019-08-27   醫脈通心內頻道

2019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CMIT)第五屆心血管急重症醫學大會(AICC)即將於9月6-8日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前,我們特別採訪了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安貞醫院聶紹平教授。

記者:

聶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2019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CMIT)第五屆心血管急重症醫學大會(AICC)即將召開。作為大會執行主席,請您談談本屆會議在日程設置和內容方面有哪些亮點?

聶紹平

教授

冠心病學科交叉暨介入治療大會(CMIT)秉持「整合、交流、轉化、實踐」的會議宗旨,堅持「創新、求精、思辨、務實、」的辦會理念,圍繞「學科交叉、冠脈介入、急危重症、專科護理、研究轉化」五大核心板塊,通過整合醫學模式共同探討心血管病(尤為是冠心病)相關複雜問題。大會自舉辦以來受到了與會代表的歡迎。今年的會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亮點。

第一,新增為期一天的「肺栓塞與肺高壓高峰論壇」。作為心血管病的一部分,肺栓塞、肺動脈高壓和右心疾病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有關誤診誤治現象並不少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心血管醫生關注這方面的新進展、新理念和新技術,充分發揮介入與臨床優勢,積極投身肺血管疾病的防治。

第二,學科交叉內容更加落地,更貼近臨床。大會的話題均來自臨床一線的反饋,通過中青年醫生的提交、多學科專家推薦、自媒體平台海選等多種形式,確保內容更加實用,更貼近實戰。

第三,會議設計更強調互動,更講究實效。為了讓參會代表「活躍起來」,讓現場專家「碰撞起來」,貫徹「少填鴨式授課,多互動化交流」的辦會理念,每個專場充分預留互動討論時間,同時開放了移動客戶端現場提問服務。」

第四,會議追求不斷創新,開設一些特殊的專場,旨在與會代表的獲得感。例如,今年新推出的「名師集結號」,主要聚焦冠脈介入和急重症救治的一些關鍵技術,以錄播病例為主線,以名師團隊為依託,以技術難點為主題,以知識倉庫為支撐,以全程互動為亮點,讓參會代表與名師共同參與技術解碼,體驗深度學習的樂趣……

第五,大會交流的病例來源更廣泛,也更加精彩。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徵集病例,病例的數量及質量顯著提高,既有基層醫院的疑難病例,也有大醫院的複雜挑戰病例。通過病例思辨會、病例導向學習、病例討論會、死亡病例專場、疑難病例專場等多種形式,全景展現真實精彩的臨床與冠脈介入病例,相信專家和參會代表均會受益匪淺。

記者:

當前國內外每年都舉辦很多學術會議,您怎麼看待這樣的一個現狀,結合咱們CMIT來講,如果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選擇CMIT的理由是什麼?

聶紹平

教授

CMIT已經是第五年,從第一年2000多人到去年的4500餘人。既凝聚了多學科專家們的學識和智慧,也體現了會務組的奉獻和汗水。此外,參會代表的支持也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具體而言,我認為CMIT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會議講題緊緊貼近臨床和實戰。

第二,堅持以優勢學科和知名專家為依託,根據內容指向選擇授課專家。

第三,堅持以高標準高要求為目標,會議形式不斷創新。大家看到我們CMIT的日程冊顏色都是五彩繽紛的,這個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我們是借用了國際學術會議的形式,每一個會場都有不同的屬性,包括領域、類型等等,以便確保會議內容有上游策劃、有統一形式和標準。

第四,堅持以實戰實操為抓手,突出面對面和手把手的作用。實體會議與網絡會議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面對面交流和手把手培訓。我們這幾年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們邀請很多廠商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把自己的培訓器械,把自己的高級培訓師都請過來,讓我們的臨床醫生能夠來實操,來體驗,這其實也是一種會議特色。

此外,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也是重要的方向。比如我們CMIT大會幾年前就開始在做線上直播,在線參與人群也越來越龐大,互動性越來越強,所以我認為未來線上形式會傳承下去。

記者:

CMIT大會迄今有五年,您作為創始人能不能翻回到2015年,那個時候是什麼樣的一個原因,讓您想辦這樣的一個會議呢?

聶紹平

教授

早在2013前,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有抗栓治療合併大出血並不少見,很多病人都是合併了消化道大出血和顱內出血,其處理非常棘手,患者預後也很差。2015年,我們申請了一個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準備聯合消化科、神經科、介入科、普外科等舉辦一個「冠心病抗栓治療合併出血培訓課程」。在與我院神經內科畢齊主任、消化科張傑主任等專家一起籌備的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與心血管學科交叉的內容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為此,我們及時調整方向,辦了第一屆CMIT,當年就受到廣泛歡迎。

通過與多學科專家的深入交流,我們也進一步認識到學科交叉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科不斷細分的模式已經不能應對複雜的臨床挑戰,而整合醫學模式是解決很多臨床問題的必由之路。其實,我們這個大會也是一種回歸,就是要真正的回歸到臨床,用學科交叉的方式來解決複雜臨床問題。

醫脈通:

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聽您暢談CMIT大會確實收穫頗豐,相信本屆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我們也衷心的祝願大會圓滿成功。

聶紹平

教授

謝謝,我也希望CMIT大會能夠持續得到同道的支持,我們共同努力,把這個平台做得更好,使更多的臨床醫生收益,也最終造福我們的患者。歡迎大家9月6-8日來到雁棲湖畔,與我們共話學術,共敘友情。

報名參會:

方式一:您可登錄CMIT官網www.cmitmd.com報名參會

方式二:點擊 cmitmd.com/r.php 直接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