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病」是怎麼回事

2019-07-26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876 篇文章

不幸的遭遇

年僅31歲的王瀅打小就由於肌肉無力,飽受疾病的折磨,但本性堅強的她依然堅持從小學讀到了大學本科畢業。

可是到了2015年3月,王瀅終於被病魔徹底擊倒,被查出有十二指腸穿孔。此病治癒後好景不長,王瀅又不小心罹患了感冒,開始出現咳嗽症狀,但又咳不出來,引起二氧化碳貯留超標,下肢水腫。被送進醫院時,醫生要求將她直接送入重症監護室,剛開始王瀅的母親再三考慮沒有同意,可此後王瀅睡覺時就感覺明顯胸悶,無法呼吸。從那時起,在晚上睡覺時就需要插上呼吸機,至今已經有五年之久。

直到前不久的時候,經過昆明、廣州等多地醫院的檢查,王瀅才最終被確診為龐貝病。

什麼是「龐貝病」

龐貝,不只是一座消失的古城,更是一種罕見病的名稱。龐貝病是一種溶酶體貯積症 , 又稱II型糖原貯積症或者酸性α -葡糖苷酶缺乏症,通常以常染色體隱性方式遺傳。由於其位於第17號染色體上編碼酸性α-葡糖苷酶的基因發生突變,造成體內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使糖原不能正常代謝進而貯積在肌肉細胞的溶酶體中,致使嚴重的神經肌肉病變。人群患病率一般為1/40,000~1/300,000。

「龐貝病」有何表現

依照臨床症狀出現的時間,可將該病分成嬰兒型和晚髮型。

嬰兒型患者在出生後不久即出現該病,可以表現為嚴重肌張力低下、乏力、肝臟腫大、心臟擴大。通常發育在生後幾周或幾個月內正常,但是隨著疾病進展發育減慢。患兒逐漸出現吞咽困難、舌體突出增大,多數患兒因呼吸或心臟併發症在2歲前死亡。

晚髮型龐貝病一般在嬰兒期後(兒童、少年或成年起病)發病,可以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運動不能耐受,逐漸出現呼吸肌受累並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患者心臟很少受累及。

「龐貝病」怎樣治療

龐貝病的治療可分為對症治療、物理療法和酶替代治療。對症治療可用來改善心肺併發症,物理療法可輔助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狀。酶替代療法能夠補充患者體內缺乏的酶,使糖原代謝保持正常,並改善病患的症狀、阻止疾病的進展。

*寶山區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7-B02-005)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寶山分院

血液科 醫學博士 夏樂敏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s-6LmwB8g2yegNDjL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