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渡,今年 30 歲,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做了 6 年社工,目睹了不下 100 種的老年人生。
在廣州的社會工作者主要是在做社區服務,服務對象主要是需要幫助的青少年、殘疾人或者老年人等等。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位雙眼失明的長者,當時中心裡除了我以外沒有人能跟進他。
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是為了調查他的生活情況,居委會給出的低保孤寡老人的名單中有他的名字。
他住在一個政府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區里,小區的環境很好,樓下有花園,新建的高層樓房也維護得很好,我找到他的家門,拍了半天之後,終於有人來開門了。
開門的是一個很壯的老年人,臉上鬍子拉碴,上身穿著一件破舊的短袖,下身只穿了一條內褲,露出的皮膚髒髒的,身上還沾著排泄物的痕跡。
走進去一房一廳,家具很少,他一個人住,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的,家裡到處都是他的排泄物。
他的腸胃不好,非常容易拉肚子,因為他是盲人,從臥室走到衛生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那幾分鐘內如果他沒有及時摸到衛生間,他很可能就會拉在半路。他衛生習慣也不太好,拉完之後隨手一抹,就導致我去了以後看到滿牆滿地都是排泄物的痕跡。
他說話總是很暴躁,他也不太在乎我是誰,說來說去都是那幾句,「你是社區來的?帶我看醫生是不是?」然後就自顧自地轉過頭去,也不再回應我的問題,有的時候把他說煩了,他甚至會揚起盲杖來打人。
後來,我找到了他腸胃不好的原因。
他每天都在吃「臘腸飯」,就是用一口很舊的幾乎生了銹的電飯鍋,把米放進去,再把兩根臘腸放進去,然後插電,煮成臘腸飯。但因為他是盲人,又獨自生活,他看不到米箱裡的米都已經生蟲發霉了。
像這位老人的情況,最好的選擇是送他去養老院,因為是重度殘疾,只要他願意,是可以免費住進公立養老院的。但是他非常固執,死活不肯去養老院,他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想要醫好自己的眼睛。
每次見到他,他翻來覆去只跟我講一句話,「你們要送我去看醫生,我要醫好我的眼睛!」
關於這位老人更多的信息我是從他妹妹那裡得知的,每隔十天半個月妹妹會來看他一次。
老人家 16 歲的時候在工廠里工作,有一次工廠里失火了,他挺身而出去救火,沒想到意外傷到了眼睛,一開始沒有全盲,但是慢慢地視力越來越差。後來,他還曾因為在公園門口與人賭博被抓了,在牢里蹲了兩年出來,沒有了工作,視力也逐漸惡化到重度視障,幾乎看不到了。
按說他原本是一個救火英雄,大家應該照顧他、尊敬他,但是這次意外卻導致了他的人生失控地駛向了下坡路,他的心態始終很難調整過來,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他人生最後的執念就是治好自己眼睛。
他總是說他記得醫院裡有一個醫生能醫好他的眼睛,但是到了醫院人家告訴他沒有這個醫生,他也不肯相信,總會在醫院裡大鬧一番,最後醫院就打電話給我,讓我們趕緊把他接回去。
因為他拒絕去養老院,我只能想別的辦法來試圖改善他的生活狀況。
首先要解決吃飯的問題,因為老人是三無孤寡,我幫他申請了社區內老人飯堂的免費餐,每天安排一個義工去給他送兩次飯。
其次還請了專門的養老院護工,每星期兩到三次,去到老人家裡,幫他打掃房間、洗衣服、洗澡、剪頭髮。
在最初的幾個星期,我會每個星期都上門或者打電話去看看他的情況。後來生活上的問題慢慢有了好轉,除了偶爾有些特殊情況需要緊急上門,老人也算是過上了比較安穩的生活。
這麼過了一兩年,突然有一天他在家裡摔倒了,他的妹妹把他送到了醫院裡,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最終在醫院裡去世了。
整理自:故事FM
註:社工的全稱是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起源於西方,目前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在我國,香港和台灣是這方面的先行者,比如香港從上世界 60 年代開始就發展出了非常完善和專業的社工系統,以至於在 TVB 電視劇里也經常能看到社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