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25日訊(記者毛茵 通訊員陳識)隨著疫情趨緩,部分人可能會遭遇新的心理困擾,如何進行心理重建?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武漢市心理衛生研究所所長施琪嘉教授認為:安排好復工復產的民生問題,處理心理創傷。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紅希望,未來日子中,需要有更多的愛,更多的陪伴支持,提高心理免疫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危機事件,每個人都會受到心理衝擊,應該怎麼應對?在資深心理治療師張紅看來,這樣的重大公共危機事件會引發人們深層的恐懼,導致安全感、基本信任感和連接感的危機,我們必須面對人類的無力感、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失控狀態,面對一系列的失落,甚至悲傷,接納現實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在疫情趨緩的形勢下,進行心理重建迫在眉睫。」張紅說,疫情趨緩,心理的困難從對病毒的恐懼變化到重回正常生活的焦慮,需要面對疫情帶來的損失,最痛苦的是喪失了親人,面對了喪失、完成哀悼,也意味心理的重建。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持續到復工復產階段。如果身邊人有心理困擾,幫助他們也是幫助自己。需要了解其心理困擾的具體、現實原因,除傾聽、理解他們的苦惱外,還要幫他們分析現實的狀況,如困難、資源等,以利於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是我們要面對的,我們身邊會有一些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回歸生活中,如何與這些治癒患者相處?」張紅告訴大家,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療期間經歷了更強烈的恐懼、無助、孤獨隔離的過程,因此回歸正常生活時,會敏感外界是否接納自己,作為他們的家人、朋友、鄰居,首先需要面對自己對病毒的恐懼,正確了解病毒的各種特點,才能理解和支持,多關注其軀體和心理的狀態,生活上給予適當的照顧,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心理專家同時提示,疫情之後,如果發現有人情緒不高、不快樂、不合群、有時發獃、老說「煩」、還特「懶」,對什麼都無所謂,這時要關注他們,給予心理援助,支持他們做出行為改變,讓被幫助的人感覺到自己被關心非常重要。耐心地聽他們講述遇到了什麼事,幫助他們梳理思路,緩解他們內心的不適感。一定的陪伴支持,能提升他們的快樂感和自信心。
【編輯:黃亞婷 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