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全家一起卷個春餅,期待疫情緩和吧!

2020-02-04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今日17時03分,立春。

乍暖還寒時,春天來啦!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

你播下的所有心愿,都將在秋天收穫;

莫負春光,莫負夢想。

春天,你好!


圖片來源:Sipa Photo 請勿轉載

2020.2.4 星期二

農曆:正月十一

庚子年 【鼠年】

戊寅月 丁丑日

立春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

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立春是一個略帶轉折色彩的節氣,

天氣回暖,萬物復甦,

人們開始感覺到早春的氣息。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

"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 "

儘管嚴寒的日子並未離去,

但溫暖不會太遠。



值得注意的是,

庚子鼠年還是個雙春年。

所謂雙春年,

就是指這一年裡,有兩個立春。

其中,第一個立春節氣

是在正月十一(2020年2月4日)出現

第二個立春節氣會在臘月的二十二(2021年2月3日)



對於雙春年的說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

有的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相當好的年景

會風調雨順莊稼會豐收

叫做:年逢雙春,吃米有椿

對於農業生產是相當有利的年景。



也有的地方認為雙春年是一個結婚的好年頭

結婚的會比平時明顯增多

而且還是很難遇到的鼠年

所以被稱作:

鼠年難逢雙立春,農家喜宴把肚撐。



各位千萬別把立春不當回事,

您可能不知道:

古代立春就是「春節」!

立春在古代有著非常重要的存在感,

據說,那時候的立春才是「春節」,

後來被初一「褫奪尊號」。

回歸本名「立春」了。


立春習俗


立春代表著一切生機的開始,

怎麼才能過好這「一年中生命的第一步」?

按照慣例,

我們該介紹立春有哪些習俗了。


咬春



立春之日

民間有「咬春」的習俗

人們主要是吃春餅、蘿蔔、五辛盤等

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

簡簡單單一個「咬」

在人心底卻埋下了

吃得了苦、扛得住風雨的韌勁兒


迎春



立春時「迎春」

也是一項有儀式感的習俗

舊俗立春前一日

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

沿街高喊:「春來了」

這就是傳統的「報春」


鞭春牛



立春這一天

不少地方還要「打春」

又叫「鞭春牛」

用土塑牛,內塞五穀

叩拜、打碎、搶土、拾粒

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穿新衣



立春這一天

人們都要穿上新衣打扮一番

孩童佩「春娃」

婦女戴「春幡」

迎接一年好景



到了今天

還能讓北京人念念不忘的習俗

那就莫過於咬春了。

吃春餅、春卷、春盒,吃生菜

吃蘿蔔,謂之「咬春」

寓意迎新納吉

祈福來年風調雨順、春風得意。



今年立春,雖說受到疫情影響

不適合出門遊玩散心

可也正好一家人坐在一起

安安心心吃一頓春餅。



嘗嘗久違的媽媽味道

將戰勝疫情的祝福

將對於未來的期待都卷在餅里

踏踏實實地吃下去

討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春天,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