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推行多種審批模式助力復工復產

2020-04-17   商洛新聞網

今年以來,鎮安縣積極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審批模式,啟動重點項目手續辦理幫扶機制,為重大項目審批提供「一站式」上門服務,並且大力推行網上審批,部門聯合集中審批,開闢綜合監管機制,提升項目審批效率,助推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

上門服務暖民心。鎮安縣審批局聯合相關部門及技術人員深入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建設項目林地、土地等情況,通過「面對面」溝通和現場初驗的方式,了解企業需求,就項目推進過程中手續辦理問題逐一破解,為項目辦理立項、占用林地、土地等許可手續提供便利,保障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審批局已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林地勘查1次;發放採礦證、辦結林地占用手續2個;現場協調審批手續辦理2個。

創新模式惠大眾。鎮安縣審批局積極創新審批新模式,堅持「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原則,按照「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模式,大力推行網上審批、「零接觸」審批、陽光審批,推出「微信+審批」辦事平台,以二維碼的形式實現「微信掃一掃、辦事全知曉」;推進審查事項、辦事流程、數據交換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開拓網上辦事服務、健全鎮辦便民網絡、開發智慧政務大廳管理與服務。

部門聯動提效率。全縣針對建設工程領域內投資項目「申報難、審批難、審批周期長」的問題,推行規劃用地、立項審查、並聯審批、規委會審查、竣工驗收「五段並聯」審批和「容缺後補」受理制度,將部分需評估認證的審批,實行聯合勘驗、聯合圖審、聯合驗收的「並聯審批」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了行政審批工作效率。

審管聯動強監督。鎮安建立事中事後「審管聯動」機制,通過網上推送和公文函告將審批結果告知各業務主管部門,做好審批和監管的有效銜接,著力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機制,將涉及便民服務和項目審批的服務流程在政務服務網進行公示,有效避免、降低失職和權力尋租的風險,防止不作為和亂作為。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加強審管聯動、綜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