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鄭場返鄉村民土裡刨金,種芋環畝產4000斤,還出口到韓國

2019-12-15     仙桃日報

「以前到工地焊鋼筋,乾的是技術活,收入也不錯,但是背井離鄉,漂泊苦!」

「現在回家地里刨金,風險低,收入高,賺錢顧家兩不誤!」
12月5日,鄭場鎮黃家村,新一茬的芋環迎來開採日。53歲的蔣金香招呼著數十名幫工下地採挖,快言快語地道出回家務農的心聲。

蔣金香的身後,成片的芋環地里綠意蔓延,給蕭瑟的冬日添上一絲清新、明快的色彩。

  扒開一攏莖葉,輕輕一鏟,只見芋環色澤奶白,狀似螺旋,挨挨擠擠地綴在根莖上,用手一掐就能見著水分,又脆又嫩。

「熟食口感綿軟,腌制後香甜脆爽。」捧著剛挖出來的芋環,蔣金香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經分揀裝袋後,這些新鮮的「土特產」將出口到韓國泡菜公司。

記者了解到,與一般農產品不同的是,芋環除了帶給人味蕾上的享受,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活血袪風、散疲止痛,受到市民喜愛。

  2017年,一次回家探親中,蔣金香在鄰市天門接觸到芋環產業。「畝產量大,收購價高,有賺頭。」看到芋環種植前景,蔣金香想回鄉安頓的心更加迫切了。

鄭場的油沙田和雨水氣候都非常適合芋環生長。辭職回鄉後,蔣金香在自留地里試種了1.6畝芋環,純收入過萬元。種植風險小、收益高的芋環讓他嘗到了甜頭也看到了希望。第二年,蔣金香將規模擴大到30畝,甘肅、重慶、洪湖等地的商販上門收購,出口到韓國的泡菜公司,行情可觀。

芋環

  既然轉型務農,就要干出點成績,蔣金香並不甘於做個普通農民望天收。今年,他成立了芋環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以每畝800元的租金流轉土地,將種植規模再次擴大到70畝。

  芋環是喜陰作物,種植條件要求高。市鎮相關部門幫助指導玉米與芋環套種技術,不僅能為芋環遮陰,還能一地多收。蔣金香的芋環基地成為了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是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

  眼下是收穫季節,芋環採挖周期能持續一個月,蔣金香優先吸納村裡的貧困戶過來務工。每天能掙60元的工錢補貼家用,附近村民也樂意到基地打零工。「每畝產量有4000斤,現在每斤收購價是2元,行情還比較穩定。」蔣金香盤算著明年再擴大規模,把普通的芋環地種出特色。

(文、圖/記者 張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ZEECG8BMH2_cNUgm6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