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這是發生在《三國演義》里的一段對話,對話的雙方是淪為通緝犯的曹操,和縣令陳宮。陳宮捉到了刺殺董卓的曹操,本可以賞千金,封萬戶侯,可是他卻選擇了和曹操一起共圖大業,棄官而走,在《三國演義》這個故事中,陳宮出場不多,但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三國演義》
一、謀士風采
擁有主角開局的陳宮最後的結局卻是和曹操分道揚鑣,效力於呂布帳下,最終呂布敗於曹操,陳宮也死在了曹操手上。
陳宮追隨呂布,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迷惑的情節,因為在前期的戲份里,陳宮是一個有君子之風的正義之士,正因為他和曹操的底線不同,所以陳宮才選擇離開曹操。可是假如說曹操狠辣,呂布的人品就更不敢恭維,呂布殺死自己兩位義父,暗算劉備集團,雖然驍勇,卻沒有骨氣,如果論起卑劣,呂布比曹操更甚。
假如陳宮無法忍受曹操,為什麼能夠對呂布忠心耿耿呢?這牽涉到《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書里的陳宮是相對正面的角色,歷史上的陳宮卻是小人,他先背叛了曹操,而後又背叛了呂布。
曹操
歷史上的陳宮在史書上一出場,就已經是曹操的帳下謀士。小說中,陳宮因為呂伯奢一家的慘死內心備受煎熬,但真實的陳宮並不會在乎幾個平民的死亡。《典略》里記載: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連結。
這記載是正面的,不過可以說明一件事情,陳宮的野心很大,連結海內名士在當時的名士圈子裡是常見的事情,做這個事情唯一的好處就是為自己上位提供籌碼。陳宮根本不是《三國演義》里那般心懷匡扶天下的大志,只是想要在亂世之中分的一杯羹。
通過某些渠道,陳宮結識了東郡太守曹操,在曹操意圖攻取兗州的時候,陳宮為曹操獻計,他說占領兗州,不必費一兵一卒,只需要憑藉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去兗州遊說,兗州人心不定,自會歸附。果然陳宮進入兗州遊說之後,兗州眾將歸降了曹操。
陳宮
二、利益集團
可見陳宮頗有些能力,正因為他能力出色,曹操也高看他一眼,可是君臣之間,沒有永遠的信任,陳宮雖然出色,但是他的立場卻和曹操出現了分歧。
曹操雖然有奸雄之名,但是他有一項舉措十分超前,那就是任用寒門。漢朝末年,門閥林立,寒門的上升渠道很窄,社會權柄被公侯把持,曹操的老對頭袁紹就是其中代表。曹操需要自己的勢力,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意識到世家大族掌權只會削弱集權,因此必須對世家進行打壓。
很不幸,陳宮就屬於世家子弟的一員,他年少時所結交的海內名士,自然也都是世家子弟,當曹操對著世家開刀,謀士們分成了兩派,陳宮屬於反對派,尤其是當他的許多至交都被判處罪名時,陳宮難免想到唇亡齒寒。
陳宮
曹操無情起來,比誰都可怕,陳宮在慌亂之下,選擇了投奔呂布。史書里記載的是「始隨太祖。後自疑,乃從呂布。」
多年以來,人們認為曹操打壓世族是陳宮叛逃的唯一原因,但是後來經過復原,大家發現可能還有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在史書里提到,曹操打壓世族,殺死陳宮好友邊讓的這段時間,陳宮不在曹操身邊,而是作為守城官和夏侯惇一起鎮守濮陽。要是曹操真的打算把陳宮殺掉,是不會讓他去重要的城池鎮守的,不讓陳宮狗急跳牆造反,曹操不是自找麻煩嗎?
就算是陳宮本人,應該也明白曹操不會因為世家之事牽連自己,那他慌不擇路地跑什麼呢?可能是他在濮陽的這段時間,已經開始密謀自己背叛曹操的計劃。陳宮從來不是什麼忠直之士,他和邊讓等人一直都是一個統一的利益集團,而且算是兗州集團勢力的一分子,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說動兗州眾人歸降。
曹操
但是曹操入主兗州之後,兗州原本的勢力反而被邊緣化,這引起了陳宮等人的不滿,於是在駐守濮陽期間,陳宮試圖給曹操背後捅刀子,他去找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是曹操的部下,但是陳宮卻對他說,他是堂堂英雄,為什麼要屈居人下?趁著曹操東征的機會,兗州兵力空虛,不如把呂布迎入兗州,一起圖謀大事。
這便是陳宮背叛曹操,轉投呂布的過程,並不是無奈之下的選擇,而是一個早就布好的局。至於背叛的理由,是陳宮認為,自己在曹操集團已經沒有什麼晉升空間,呂布雖然短志,可是陳宮是當局之人,沒有後人的上帝視角。
從當時陳宮的位置來判斷,他並不能預測曹操今後會雄據北方。當時的呂布也並不差,斬殺過董卓,有威望,戰鬥力超群,手下有兵,唯一的缺點只是沒有地盤,但是當陳宮把他迎進兗州之後,他唯一的劣勢也沒了。如果呂布能成事,陳宮就是從龍之功,飛黃騰達指日可待。這不僅僅是陳宮一人的想法,也是兗州很多名士的想法。
呂布
三、搖擺不定
就這樣,在外征戰的曹操驚聞自己後院起火,趕緊回師救援。不得不說,陳宮看人的眼光比較差,和曹操的軍事統帥能力比起來,呂布實在不堪一擊,雖然占據了兗州,但很快又被打出去,在陳宮的規劃之下,敗走的呂布又貢獻了徐州。
事情到了這裡,陳宮和呂布還算合作愉快,但是很快,歷史再一次重演,呂布進入徐州之後,謀士陳登成為他的座上賓,這讓陳宮感到了危機。更讓他失望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相處,陳宮明白,呂布成不了事。
在呂布攻占徐州之後不久,一場針對呂布的刺殺發生了,因為呂布及時逃走,所以沒有被害逃出生天之後,憤怒的呂布審問參與事件的小兵,受誰指使,小兵說:「萌受袁術謀,陳宮同謀。」
呂布
也就是說呂布的部下郝萌受袁術指使刺殺呂布,同時陳宮也是同謀。原來陳宮打算用呂布的腦袋當投名狀,轉投袁術。但是審問之後,呂布和陳宮只能互相裝傻,陳宮要保命,呂布也離不開陳宮的扶持,兩人只能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此時曹操已經兵發徐州,呂布自知不敵,想要投降,但陳宮卻死活不讓他投降,因為陳宮清楚,自己背叛了曹操,呂布投降了會怎樣不知道,自己肯定逃不過一死(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
就這樣,呂布被陳宮忽悠著繼續頑抗,但是曹操對徐州勢在必得,呂布的失敗是必然。徐州城破之後,陳宮淪為俘虜,眼看著全家都要做曹操的刀下鬼,陳宮忽然靈機一動,對曹操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我老母妻子都在您一念之間。」
呂布
這一句話壓過來,讓曹操沒有了殺陳宮全家的理由,陳宮為了保住家人也豁出去了,讓曹操趕緊把他處死,陳宮一死,他的家人卻得到了免死金牌。
這便是謀士陳宮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相比於《三國演義》里那個陳宮,他的形象並沒有那麼的光輝。在三國時代,陳宮只是萬千政治投機者的一員,雖然成功過,但最後還是下輸了自己的棋,可憐可悲亦可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WNNpXcB9EJ7ZLmJF4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