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父母的嘴裡聽到一句稱讚有多難?

2020-07-22     芭莎星時尚

原標題:想從父母的嘴裡聽到一句稱讚有多難?

楊迪又帶著家人上熱搜啦!

這次不是因為被綜藝之神眷顧的阿姨,而是楊迪在《青春環遊記》中的一個暖心片段。

楊迪說自己完成了夢想,父母就是支持他勇敢追夢的人,你們從來沒有阻礙過我追逐自己想做的所有事情,而且從來都是鼓勵式的教育,讓我覺得我真的很優秀。

難得的是,在努力的路上他也從來沒有聽到過一句否定。每當他遭遇質疑、想要退縮的時候,媽媽總是給他信心,鼓勵他做得「好」、「棒」,這讓他越發地往想做的事情去干。

說到動情之處,楊迪情不自禁地下跪感謝父母。

一貫以搞笑示人的他,此番真情流露後也把 「鼓勵式教育」帶上熱搜。

隨後楊迪發文回應自己節目中下跪一事,他表示時間從來沒有因為任何人而停下腳步。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中成長,也能像我一樣對父母說出『爸爸媽媽,我的夢想完成了!你們不用擔心我,你們要好好過自己的人生』」。

很多網友也開始感觸,回憶起自己成長的歷程:

他們有的和楊迪一樣幸運,在父母的鼓勵下充滿自信底氣的成長;

有的卻是被父母下意識地反對,漸漸沒有了夢想,包括興趣愛好......

有人說,父母的嘴決定著孩子的未來,藏著孩子的命運。現在看來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里,鄧超的兒子成績一直在班級墊底,被老師當眾訓斥「缺根弦」。

可是鄧超一直很堅定地告訴他:「有人會說你是笨蛋,蠢貨,廢物,對嗎,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相信你不是。」

「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你的腦子要一直想,你就永遠不會缺根弦,你可以干這個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這些看似簡單地字眼組合起來,別人聽上去是一位父親最善意的謊言。可是在兒子心裡,這是爸爸最棒的信任和鼓勵。

這些話也像是一束光,照亮孩子的內心世界,他開始重拾信心,找到人生的方向,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鍾南山院士在談到家庭教育時也曾說,他小時候非常頑皮,時不時就逃學,偶爾考了一次不錯的成績,媽媽對他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把我的亮點找了出來,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讚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清初教育家顏元曾說過: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父母的愛和鼓勵,可以是孩子前進的最大動力,讓他們不斷發揮自身潛力。有時候,甚至可以改變孩子的人生走向。

當然,鼓勵式教育也是一把雙刃劍。盲目的鼓勵不僅不能起到激發動力的效果,反而會培養孩子的盲目自信心。

有一句名言我們從小就倒背如流: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但是自我否定多了,我們漸漸地看不見那些支持的人,聽不見那些讚美的聲音。

適度「打擊式教育」也不是負面批評教育,而是一種適度的挫折教育,引導孩子積極面對負面情緒,訓練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充滿挑戰的現代社會。

鼓勵式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於給予認同感,你可以在表現不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正常提出批評,也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肯定。

不要與其他的孩子比較,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優勢。

關於 你的父母是鼓勵式教育還是打擊式教育?你認為哪一種對於孩子的影響更大?這些小夥伴們也有話要說!

@離念🥑

爸媽對我屬於鼓勵式教育吧,從小到大基本上都很尊重我的選擇,成績考得不好的時候也多是幫我找學習中的問題。

我認為這兩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其實小朋友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總是批評,或拿來和別人家小孩比較,心裡會覺得挺受打擊的。而且對一個人的自信影響也非常大,在批評聲中長大,以後碰到事情的時候會容易沒有底氣,總是懷疑自我,當然不是說要天天哄著才好,我理想的教育方式是適度,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批評不是目的,而是要讓小朋友一點一點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懂得該有的為人處事態度。

@不失眠

父母對我是鼓勵式教育多於打擊式教育,所以對我影響很深刻的是小時候經常不知道哪來的蜜汁自信,總覺得自己很棒,以至於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特別聽不了一些指責我的話。自尊心奇高,好勝心也強,不是說這些品質不好,而是有些過了。

漸漸的開始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努力做到別人眼裡喜歡的人,但眾口難調,不僅容易漸漸失去了自己,也變的沒有主見起來。鼓勵式教育應該提倡,但也不能太過,還好平時我父母也會適時的打擊打擊我,導致我還有機會找到自己。

@王穩妥Laurel

我的父母是鼓勵式教育。從小到大,只要是正確的事情,他們都一直支持我,給了我自信和勇氣,這也讓我在如今面對很多挫折和困難的時候,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跨過這些難題,這是我很感激他們的一件事情。

我覺得鼓勵式教育對孩子影響更大,實際上磨練孩子心智的方法有很多,一味的打擊孩子不僅不能磨練其心智,反而會讓孩子心理受挫。

@lmy

我父母屬於「打擊式教育」,我覺得這種教育方法影響比較大,會讓我變得不自信。我跟我媽吵架的時候多數的時候她都會數叨我什麼都不行什麼都不會幹 我就說她從來不鼓勵我導致我幹啥都沒自信所以啥啥不行。

@satgotsoltii

我覺得我的父母算是一半一半吧,小時候肯定也免不了要那我跟別人家的小孩比,但其實他們內心又很以你為豪。基本從小到現在很多感情、學習、工作的問題我都不會太避諱的跟他們討論,雖然有時候他們不一定能給你明確的建議,但是在心理上給了我很大的慰藉。

不過,我始終認為教育是沒有一種可以稱之為標準的正確模式的。以及不論哪種教育方式,都不能否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至說不止教育方式,父母的觀念和思想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

@kimbambi

很幸運我的父母對我是鼓勵式教育,對於我自身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的父母沒有苛責,而是選擇用他們最純樸的言語鼓勵我、激勵我。

個人覺得鼓勵式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雖說嚴厲的教育會迅速改正很多陋習,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也會給孩子一些壓力。

其實,真正的教育方式是有的放矢,不管是打擊式教育和鼓勵式教育都要針對具體的事情和具體的表現而適度。

成長,也不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身為父母自己的事情,與孩子一起成長,同是父母最好的人生姿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P3ReHMBfGB4SiUw2O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