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難?用對這個工具就很簡單了

2019-10-24     玩轉手機攝影

調色,一直是很多攝影小白學習的難點。照片的顏色調整無非是三大方面:色相、飽和度,明度,而飽和度又是最為關鍵的一個調色元素!

今天,就帶領大家來攻克「飽和度」調整的世紀難題。

我們先從一個認知誤區開始:很多人認為,鮮艷的圖片就是好看的照片。特別是現在的手機還有【鮮艷】功能,或是AI自動填補色彩,畫面的色彩過於飽和的情況時有發生。各種「增艷」的照片比比皆是,而這些「濃妝艷抹」的照片,給人的第一感官就是:俗!

《歡天喜地》,某手機攝影比賽入選作品,色彩飽和度調整過度。無論是黃土地,還是藍天紅綢,我們可以看出顏色已經明顯的溢出,甚至失真。

看完上面一張,我們繼續看下面這張:

各種顏色都艷麗過頭了,像極了小時候人彩筆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慎看!

所有的照片,並不是越艷麗越好看。什麼才是一張照片合適的飽和度表現呢?

更多後期調色的教程,可後台私信「後期調色」查看!

飽和度是什麼?

我問你:下面兩張黃昏照,哪張更耐看?

肯定大部分朋友選擇下面的。為什麼?

同樣都是「黃色」的主色調,左邊的照片像是塗了厚厚胭脂的美人,雖然光彩照人,但是有些假。而右邊的照片有種「濃淡總相宜」的舒適感!

這就是「飽和度」濃淡給我們帶來的最直觀的視覺感受。所謂飽和度,就是色彩的純凈程度,表示顏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

「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這段字讀都沒讀懂,更別說理解了!

別怕,Anki有辦法讓你秒懂:

這個立體色環,藍色的橫截面就顯示了青色這一顏色的飽和度從低到高的情況。

我們從左到右依次標出A、B、C,對應著3種不同飽和度的青色。我們能發現,最左的A點,灰青灰青的,青色感覺極少,因為它被加入了很多灰色素;最右的C點,則很青色。

由此可得,C點的青色最純凈,含有的青色成分的比例大,所以我們會說,C點的青色飽和度高;反之,A點的青色飽和度低。

這麼一說,「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就像我們吃東西,如果C點是十分飽,那麼A點只有兩分飽,越「飽」色彩越純正。

如果A點的灰色素增加到極致,那麼畫面就會變成黑白照。

原圖

藍色飽和度-100

增強飽和度的作用

了解了飽和度的色彩原理,我們就要了解什麼時候需要增強,什麼時候需要降低。先看增強的作用:

01 還原真實所見

如下圖,有時我們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模糊、不通透,增加飽和度,還原真實所見的顏色。

特別是我們拍攝黃昏照時,原相機拍出來的色彩不夠時,增加飽和度,濃郁的黃昏更美。

02 突出主體

人很容易被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特別是雜亂的畫面中如果有幾處色彩鮮艷的東西,我們首先關注到它。

如果在夜景下拍攝,用高飽和的色彩凸顯出線條的美感,也不會被背景埋沒。

因為黑夜更需要鮮艷亮麗的顏色突出主體。

如果是食物照片,通常我們也會提高飽和度增加食物的色彩,從而讓食物照看起來更有食慾。

高飽和的調色還可以運用在靜物局部特寫上,靜物的局部特寫本來比較無趣,需要鮮艷的色彩吸引讀者。

尤其是「老法師」最愛的花卉、鳥類作品。

但是這類作品很容易變得很老法師,高飽和!高亮度!作品沒了高級感,看多只會覺得low,如下圖

在增加飽和度的時候一定不能過了,明度和色相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只要畫面出現失真情況,請馬上停手!

降低飽和度的作用

01 賦予情緒

低飽和的畫面給人平和、安靜的感覺,這樣的畫面更耐看。

再加上低明度的話,畫面更有一種蕭瑟、蒼茫的感覺。

降低色彩飽和度製作出憂鬱的小清新風格。

02 保存細節

低飽和的調色也更多地應用在人像照中,一張好看的人像照應該是膚色自然,保有細節。

所以膚色不需要過重的飽和度。飽和度過重皮膚顏色變得蠟黃,每人想要這樣的膚色!

但過低也不行,就像一些「糖水片」,過分地拉低膚色飽和度,沒了血色,更失真。如下圖中,人物膚色過於白皙,抹掉了自然的細節。

同樣的,建築類作品也比較適合低飽和的調色。過高的顏色會使畫面失去線條感和層次感。

所以需要表現線條分明的場景,更適合低飽和度的調色。

03 製造質感

應用在高調或低調作品中,降低飽和度能提高畫面的質感。

高調作品降低了飽和度之後,畫面變得通透,線條更明顯。

低調作品降低了飽和度之後,規避了雜亂的背景,更突出光影的表現,畫面顯得更有高級感。

如何調飽和度

調整色彩飽和度,先選擇【HSL】分區調整不同顏色的飽和度,如果效果不理想,再進行整體的飽和度調整。

只要畫面出現色條,色塊,或者顏色與實際嚴重不符那麼說明你的調色太過了!

實際運用

飽和度的操作我們就不多說了,只要是會打開修圖軟體的人基本都會。下面我們來看看調色思路。

那麼平時我們在調整飽和度時,你就需要這些技巧的東西來輔助你:

1 關閉AI\\鮮艷模式

如今的手機幾乎都有AI或者鮮艷模式,這個功能能幫我們拍出色彩鮮艷繽紛的照片。

但是並不是適合於任何時候,如下圖左圖是vivo X27拍攝,右圖是iPhone拍攝,明顯左圖的顏色過於飽滿,飽和度為100%,也不是正常看到的柿子。

所以,AI\\鮮艷模式看個人需求,色彩過於飽和那就關掉它,還原真實的樣子。

2 善用「智能」飽和度

後期修圖一般有2種飽和度,分別是自然飽和度和飽和度,我又懵了!

相對於「一視同仁」飽和度,自然飽和度「智能」多了!

上圖:飽和度+100,;下圖:自然飽和度+100


自然飽和度能識別出畫面中飽和度較低的部分,在增加飽和度的時候,多增加飽和度低的部分。

色彩已經飽和的部分,即使有增加空間,也有壓制地增加,不會讓畫面崩壞。

如果是人像照,「智能」飽和度只會增強周邊色彩的飽和度,不會對膚色做出過分調整。

上圖:飽和度+30;下圖:飽和度+30


那麼,我們在調色時儘可能地使用自然飽和度,要是覺得不夠再選用飽和度。


好的,今天的飽和度知識先講到這裡,如果大家在調色上還有什麼疑惑,歡迎到我們的評論區一起討論。

看完文章,如果喜歡的話記得轉發給那些經常調出飽和度過高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Ogg_W0BMH2_cNUgr8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