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油一個黃曉明,迎來一片大油田

2020-12-16     Sir電影

原標題:去油一個黃曉明,迎來一片大油田

前段時間的金雞獎,大家關注點都在「小黃鴨」身上。

但有一個人同樣風光得意。

影帝黃曉明。

已經拿過一次金雞影帝的他,這次更開心的可能是另一個熱搜詞條。

#黃曉明去油成功#

看圖狀態還真不錯,清爽不失穩重。

作為第一代國產油田,眼看黃教主近年慢慢脫離「油田四子」稱號。

有些人不願意了。

中國油男豈能斷後?!

眾多補位選手躍躍欲試:

有擠眉弄眼的。

有老年跳操的。

還有已經過時到掉渣的土味情話。

效果怎麼樣,金星老師的表情說明一切。

以上,出自一檔最新的選秀節目。

又名,中國娛樂圈大齡男星糊咖圖鑑——《追光吧!哥哥》

性轉版《乘風破浪的姐姐》。

一群大齡(過氣)男明星的選秀成團節目。

製作團隊還有點硬。

《這就是街舞3》《中國好聲音》《極限挑戰》等製作團隊都參與其中。

圖源豆瓣@共研

第一期上線,喜提微博熱搜20+,全網熱搜130+。

與之相反,是觀眾反饋。

油膩,平庸,尬

總結下來,環節設置粗糙,嘉賓定位模糊,表演節目尷尬,比賽也很不認真……

為了啥?

不外乎營銷和熱度。

基本上觀眾都罵到點子上了。

Sir就想復盤一個問題——從《浪姐》到《追哥》,同樣的模式,怎麼就不靈了?

許多觀眾說《追哥》全員油膩。

Sir看倒不至於。

和《浪姐》著眼女性30+的年齡定位不同。

《追哥》的旗號是打破年齡壁壘和流量困境,帶來代際碰撞。

翻譯一下——哥哥還是弟弟不一定,認不認識也不一定。

當初《浪姐》的選手名單一公布,網友都在驚呼:

這是那誰!這是那誰!!

到了《追哥》,網友反應也很一致。

這誰?這又是誰??

21位男星,20+到40+都有,演員歌手rapper亂燉,一起搞唱跳,最終選出七人成團。

雖然拉來幾個OG撐排面。

實際上選手裡面有一大半都不認識。

大齡過氣愛豆+十八線糊豆的配置。

混齡的結果,也很開眼界:

99年的丁澤仁對著81年的汪東城說,我是看你的劇長大的。

汪東城轉頭就跟75年的陳曉東說,我是聽你的歌長大的。

大型童年偶像見面會啊。

比起年齡,跨界的問題更大。

無舞蹈經驗的演員明道。

才因為「渣男許幻山」紅起來的演員李澤鋒。

演員跨唱跳,還能接受。

但是相聲演員是怎麼回事?

看到德雲社弟子燒餅,連金星都忍不住吐槽。

你幹嘛來了?給男團報幕嗎?

如果說請來印小天是因為他曾獲得過第二屆舞林大會的決賽冠軍(不會還有人不知道海瀾之家舞蹈是印小天自編的吧? )。

那麼選手名單里的杜淳,就讓節目組的野心昭然若揭。

其效果就像是看到寧靜和鄭爽一起參加《浪姐》(八卦就不展開了有興趣自己百度)。

那本職偶像的表現怎麼樣?

看看曾經的愛豆們。

元老級偶像陳志朋,一個wink油膩出圈。

舞台上一首青蘋果樂園,想拉點情懷分。

結果動作拉垮,唱功一般,收不住的小肚子更顯大爺范兒。

二代偶像汪東城。

人魚線,凍齡肌,看起來稍稍挽回一點氣勢。

結果舞台上的含油量比前輩只多不少。

金星、鄭爽:眼睛進油了!

驚嚇不止於此。

舞台的翻車現場比比皆是。

feel a little bit 蛋餃肉絲

這一群人搞團,你們是認真的嗎?

還真有認真的。

曾經的快樂男聲亞軍甦醒。

節目裡,他的鏡頭不多。

選手互投,他排在倒數。

自認是國內說唱老炮。

結果在舞台上生疏得連手都控制不住顫抖。

但是,實力有目共睹。

唱腔漂亮,說唱得勁。

一首自創曲,說唱詞寫出心酸和憤懣。

「說唱元年 站在舞台上我清楚地記得

多少未經世事的孩子笑我過氣了

圈子奇特

像天氣一冷一熱」

清純小生胡夏,一首《餓狼傳說》釋放野性。

唱功不必說,難得的是颱風也對味。

還有點陳偉霆的范兒

還有初代男團代表檀健次、符龍飛,Sir跟你們一樣,不認識。

但在喚起粉絲時代的眼淚同時,展現了初代男團的實力。

選手沒全垮。

甚至,還是有部分人有備而來,希望重新發光。

但。

選手再認真,架不住節目組搞事情啊。

用一個詞來形容節目的觀感——口不對心。

首先是定位。

嘴上說著:

綻放男性魅力,撕下固有標籤。

可節目心裡怎麼想的?

要有話題,要有熱度,必須先給進來的人猛貼標籤。

選手陸續來到宿舍,有一個流程是接受魅力測評。

怎麼測?

對著鏡頭拍三張自以為很有魅力的照片。

怎麼評?

沒標準,沒規則,就彈出一個不知哪來的「系統評分」。

嗯。

不僅貼標籤,還讓你們自己給自己貼。

其次是製作。

嘴上說,要打破年齡濾鏡,重新出發。

心裡怎麼想?

管你多少歲,必須顯得越嫩越好,越白越好。

什麼硬漢,通通逃不過小白臉,死亡芭比粉。

還有規則。

嘴上強調,這是一檔專業的競演節目。

心裡怎麼想?

這Sir還真沒猜到……

因為所謂標準和專業性,全是兩個女生說了算。

金星和鄭爽。

設定很曖昧:教導主任和人氣助力官。

看到選手,既不做專業點評,也不互捧。

聊點啥呢?

長相、八卦、體重……

你還別說,效果不錯。

一個毒舌,一個直嘴,21個哥哥的看點加起來都不如她們倆。

看到糊豆,說是來湊數的。

看到愛豆,說人家不經看。

看到冤家,在線等吃瓜。

像極了螢幕前做實時Reaction的小姐妹。

目的很明顯了——相比於做一檔專業選秀,《追哥》顯然更有興趣迎合女性對男星的獵奇審視。

如果不是成了第一個吃(男)螃蟹的人,可能這檔節目並不會引起更多關注。

各方面製作都非常一般,甚至劣質。

簡單說,就是划水。

《浪姐》的現象級和《追哥》的平庸,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什麼?

歸於「性別」二字,過於偷懶。

前者,其實依然有著不少對女性標籤化的消費。

只是選手自己內心的渴望,終究撞破了這層節目給的枷鎖。

鄭希怡曾在節目裡說過一句話:

「我覺得成熟女性其實我們沒有想要贏,但是我們不想輸。」

還有成團夜的一個細節。

來自兩個不同組的姐姐們成團了,她們明顯分成兩邊站。

沒有一團和氣,沒有如節目組的願成為「好姐妹」。

為什麼?

首先,她們按照規則接受了這個最高榮譽。

同時,她們心裡並不看重節目給的這份榮譽。

因為她們大多在這裡通過揮灑汗水,結識朋友,面對觀眾,已然完成甚至超出自己規劃中既定的階段性目標。

有這樣一份自我成就,成不成團,倒也無所謂了。

可在《追哥》,Sir並沒有看到選手們有什麼一致目標。

選手大體可以分三種:

一,單純實力匹配不上野心。

比如剛剛在《演員請就位3》被於正批評軋節目的李汶翰。

出道六年的男團成員,去年參加選秀節目C位出道,今年又是演員又是哥哥,「雜念太多」。

二是單純覺得自己不夠出圈。

比如杜淳,前有《八佰》,後有一系列影視待播。

參加節目是還想要更多選擇的機會。

三是壓根還沒遇到什麼困境。

比如艾福傑尼、丁澤仁等剛入圈的新人,都還沒接受多少來自圈子的毒打。

這些與其說是桎梏,不如說是慾望的不滿足。

從一些細節就能看出來這兩者的差異。

姐姐們的出場,永遠是光鮮亮麗,從頭精緻到腳趾。

身材更不用說了,稍微豐滿一點就可能遭來body shame。

而這邊,陳志朋聽到金星的減肥建議,直言這就是自己來的其中一個目標。

姐姐們展現出點好勝心,就可能成為黑點。

哥哥們,管你實力行不行,口頭耍狠那是必須的。

說白了——

看得出來,這群人真的很需要這個舞台。

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為什麼。

也不知道自己要在這個舞台達成什麼。

學著小鮮肉般唱跳、眨眼、說情話,不叫油膩。

那起碼還體現一種潦倒的掙扎。

Sir心裡真正的油膩:

是沒有付出小鮮肉般的努力,就學小鮮肉唱跳眨眼說情話,並覺得自己能以此「去油」。

是在行動和語言上故作奮進。

心,卻早就躺平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超有錢婆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MTAanYBetPpsA5ISu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