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壯大,個人消費習慣也越來越依賴無現金模式,就是網上購物。俗話說,只有買錯的,沒有賣錯的,所以很多人對於網絡中興起的各種各樣的返利網、返利微信號、返利APP持有戒備之心。這是對的,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因為返利的原理基本都是一致的,所以今天就用一句話說說返利APP:它就是個多級分銷。
返利APP的僱主就是淘寶、京東、天貓、拼多多、餓了嗎等中的各類店鋪和賣家。比如他想賣汽車機油,一瓶179元的全合成機油,他標價好了在淘寶上架,沒有成交、沒有好評,即使它便宜, 你會不會買?
OK,考慮到廣告效應,商家拿出30塊給淘寶聯盟(返利源頭),僱傭淘寶客去推銷,這就是最初出現在朋友圈裡的各種商品推薦,簡單來說,就是商家僱人去推銷他們的產品;但是這種模式沒有給購買者帶來好處,所以效果很難保證。於是其中的部分淘寶客就弄出了返利,就是商家給他30塊,他拿出其中的15塊給買家,這樣一來,買家就相當於少花了15塊買同樣的機油。這樣一來,買的人多了,這件商品也有銷量了,於是不用返利APP的那部分人都踴躍購買,價格是179元。
最初的聚划算其實就是這個方式,但是隨著手機用戶越來越多,聚划算的模式就變更成了各種返利微信號或APP。其中返利微信號方便,只需關注即可,但是風險是騰訊哪天不開心就封了;返利APP呢就安全多了,畢竟是獨立於騰訊之外的存在,但是缺點是你得花點時間去下載和註冊。
很多返利APP提到所謂的裂變,其實就是逐層分銷。每一層的激勵機制就是你帶來更多的流量我就返給你更多的利潤。比如APP開發者(淘寶客高傭號)幫商家每賣出一瓶機油他賺30,他拿這其中的一部分再來僱人推銷機油(註冊用戶),按照先後分配比例不同,形成一個金字塔。
很多人會說:憑什麼我要幫你賺錢?這個舉個拿項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某些基建項目,有人拿到了,然後分包給施工隊,施工隊把其中的一部分再分包給施工游擊隊......
底層施工人員賺不賺錢?當然也賺。但是的確是在給別人打工。如果不想給別人打工怎麼辦?
你能去拿到項目就OK了。對於返利APP來說,你去拿個淘寶聯盟高傭號,自己開發一個返利APP,花心思讓人用吧。
順便說一句:使用返利APP不要一開始就在這個APP里找便宜貨(容易買到水貨),而是先在淘寶、京東里找好東西了,再去返利APP里搜索有沒有優惠,如果有更好,如果沒有,就好比前文說的那瓶機油,你便宜15塊(舉例的數字)買了就是你得到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