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利企惠民。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國家和省、市出台的減稅降費、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政策,以「真金白銀」為企業復工復產加碼,提振發展信心。我省各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優惠政策,不斷優化服務舉措,讓納稅人和繳費人切實感受到了來自政府層面的強大助力。
為確保企業全面了解減稅降費政策,同時增強企業依法誠信納稅和參保繳費意識,4月13日下午,省稅務局會同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社保局和省醫保局,舉辦了以「減稅費優服務 助復產促發展」為主題的減稅降費主題服務日媒體見面會。各廳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減稅降費具體政策和階段性成果,並對前期徵集的熱點問題進行了集中回應。記者摘錄了現場發言。
省財政廳副廳長王立東: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可為企業和個人減輕稅費負擔約268.36億元
在2019年國家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今年,為應對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國家和省又陸續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方面,預計2020年可減輕我省企業稅負65.5億元;一系列降費政策預計2020年可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202.86億元。
加大補助貼息力度,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包括:加大防護物資採購資金保障力度;出台進口防疫物資補助政策;對今年省內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因生產急需物資的新增貸款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新增貸款,按照不低於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單戶企業最高可得到30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可得到100萬元;出台企業融資擔保費用財政補助政策等。
強化就業政策落實,促進穩定就業。包括:實施援企穩崗政策;加大對創業載體獎補力度;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儲備培訓。此外,支持貧困勞動力儘快有序返崗,對疫情防控期間自行前往務工地的貧困勞動力,給予最高800元的一次性交通票價據實補助;對統一組織外送貧困勞動力的,按租賃交通工具費用據實全額補助。
發揮財政金融協調聯動作用,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包括: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積極組織協調省屬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對因疫情影響導致本息逾期的符合標準的客戶實行罰息減免政策。加大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支持力度,支持省農業融資擔保機構對疫情防控期間新增和續保的「菜籃子」「米袋子」等重點民生項目加大金融扶持;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復工復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提供擔保貸款支持,降低准入門檻。支持保險經辦機構出台相關政策性保險業務。省財政安排4000萬元支持中小微企業參保疫情防控綜合險,省財政對保費按80%予以補助。建立企業績效考核正向激勵機制等。
省稅務局總會計師劉國民:抓好宣傳輔導,確保政策落地,為企業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
2019年,我國實施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企業和人民群眾都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又先後出台了4批21項稅費優惠政策,從保防控、降成本、減負擔、穩外貿等多個方面,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各級稅務部門採取了多項措施確保政策落地。在政策宣傳輔導方面,我們通過新聞發布會、在線訪談、稅務網站專欄、12366納稅服務熱線、吉林稅務微信公眾號、政策宣傳簡訊、納稅人學堂等多種途徑解讀稅收政策、講解操作流程、回答政策疑問。各地基層稅務機關還建立了稅企QQ群、微信群,回答納稅人個性化涉稅問題。
在辦稅服務方面,我們不斷改進辦稅方式,著力提升政策落實效率。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深入推進「非接觸式」辦稅,引導廣大納稅人、繳費人選擇電子稅務局、手機APP等辦稅平台辦理業務。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的185項「非接觸式」辦稅事項基礎上,我省又新增了12項網上辦稅事項,實現了申報、繳稅(費)、代開發票等197項辦稅繳費事項網上辦理,覆蓋了我省納稅人繳費人常辦業務的95%。在今年2、3月份征期,全省共有290萬戶次納稅人採用「非接觸式」辦稅方式,占比93%,網上申報率達到97.7%。
通過抓實抓細各項宣傳輔導和辦稅服務舉措,確保了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比如,疫情發生以來,已為21戶企業落實了「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累計退還留抵稅額3076萬元;為104戶企業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提供公共運輸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免徵增值稅382萬元;為707戶企業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提供生活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政策,免徵增值稅1740萬元。
省人社廳副廳長、省社保局局長王喆:降費組合拳讓企業負擔實質性下降,「減、免、緩、返、降」全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近年來,省級人社、社保部門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助力企業發展。2019年出台綜合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確保企業負擔實質性下降。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綜合實施「減、免、緩、返、降」社會保險一攬子政策措施,助力企業發展。2019年為全省參保企業和個人減負79億元,2020年預計可為全省企業和個人減負約215億元左右。
大型企業社會保險費減半徵收。對大型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減半徵收2020年2月至4月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預計可為全省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減免社會保險費約7.2億元。
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免於徵收。對中、小、微型企業和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免徵2020年2月至6月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預計可為全省中小微企業免徵社會保險費約62.8億元。
社會保險費階段性緩繳。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參保單位,連續3個月以上累計虧損,無力支付職工最低工資或無法正常生產經營僅為職工發放生活費的,可申請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緩繳執行期為2020年內,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期間免收滯納金。預計困難企業今年可緩繳社會保險費約40億元。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自2019開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按普通穩崗返還和經營困難企業特殊穩崗返還實施,普通穩崗返還標準為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經營困難企業標準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人數確定,全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0億元。2020年,普通穩崗返還標準對中小微企業提高到100%,大型企業繼續執行50%。同時,放寬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特殊穩崗返還認定標準,重點向受疫情影響企業傾斜。預計今年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可達24億元。
此外,通過連續實施一系列綜合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2019年實現了企業減負69億元,預計2020年全年降費率可為企業減負81億元。
省醫保局副局長徐鴻斌:2-6月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減征金額預計達到14.42億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省醫保部門一方面「增預付,助力決勝疫情阻擊戰」,一方面「減征費,助力復產促發展」。
因地制宜,合理落實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調整政策。省醫療保障局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實際,採取以統籌區為單位分類指導的辦法,統籌區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高於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按全省的執行;低於的,執行統籌區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這一做法有效避免了部分地區實施新政後企業負擔不降反增的不合理現象。
統籌兼顧,分類實施階段性職工醫保費減征政策。根據今年2月21日印發的《關於階段性減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指導意見》及2月27日印發的《關於階段性減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有關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的相關原則,經認真測算核定,各統籌區結合自身實際相繼出台了具體落實措施。其中:長春市、通化市、松原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減征期為5個月;吉林市、延邊州減征期為3個月;白山市、白城市減征期為2個月。四平市和遼源市因截止2月末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可支付月數不足6個月,因此未實行減徵調整。此外,一些統籌區根據醫保基金運行情況,對個別所轄縣市制定了個性化減征政策,例如:長嶺縣、扶餘市因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存處於可支付6個月臨界狀態,因此設定減征期為2個月;磐石市基金累計結存狀況較好,設定減征期為5個月。
經測算,今年2-6月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減征金額預計達到14.42億元。2月份和3月份,全省已實現單位繳費減征5.94億元。2-3月企業階段性緩繳職工醫療保險費19863.24萬元,其中統帳結合單位緩繳金額19813.24萬元,單建統籌單位緩繳金額50萬元。共涉及企業9227家。
來源:彩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