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神藥」二甲雙胍流傳傷肝、傷腎,其實恰恰相反

2019-07-26     中國家庭報

二甲雙胍是常用的降糖藥,因用途廣泛、效果良好,被人們稱為「神藥」。但在網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二甲雙胍傷肝、傷腎,能不用就不用。

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還是聽聽專業人員怎麼說吧。

國內外的糖尿病指南一致推薦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雖然有許多新的降糖藥上市,但是二甲雙胍仍然是經典的口服降糖藥。

國內外的糖尿病指南一致建議,除非無法耐受或存在禁忌證,否則2型糖尿病患者,從一開始就應用二甲雙胍治療,並且聯合治療的方案中都應該包括二甲雙胍。從中可以看出二甲雙胍的重要地位。

研究人員發現,二甲雙胍治療的小鼠可以增加壽命近40%;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表明,接受二甲雙胍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時間甚至比非糖尿病患者都長,而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平均短壽8年。

二甲雙胍為什麼這麼「神」

專業人員一致推薦二甲雙胍,因為不論是實驗,還是臨床,都證明二甲雙胍具有可靠的短期和長期降糖療效,與其他降糖藥相比, 降糖作用更加持久。即使單用二甲雙胍血糖控制不佳,加用其他降糖藥後,也可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改善。

二甲雙胍僅在血糖升高時發揮作用,單獨應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對正常血糖幾乎沒有影響。最初用藥的1-2周可能產生副作用,但絕大多數患者可以耐受,在1-2個月內往往能夠很好適應。

乳酸酸中毒可能是與二甲雙胍相關但罕見的不良事件,並多發生在患者有特殊疾病的情況下,如嚴重腎功能衰竭、脫水等。但權威研究顯示,正常使用二甲雙胍和其他降糖藥相比,乳酸酸中毒發生率無明顯差異。

「二甲雙胍傷肝腎」沒有科學依據

多數藥物是在胃腸道中被吸收入血的,在肝臟中又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代謝,所以存在藥物性肝功能損害的可能,也就是俗稱的「傷肝」。

臨床發現,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無肝臟毒性。

對於那些血清轉氨酶超過3倍正常上限或有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二甲雙胍。因為二甲雙胍在參與降糖的過程中,人體會產生乳酸。正常情況下在肝臟中被氧化利用,肝功較差時,肝臟清除乳酸的能力會下降,此時服用二甲雙胍易造成乳酸酸中毒。

腎臟是藥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藥物性腎損傷是指腎臟對治療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因藥物過量或不合理應用而出現的毒性反應,俗稱「傷腎」。

二甲雙胍大部分以原形的形式由腎臟經尿排出,清除迅速,本身對腎臟沒有損害作用。

臨床中常存在僅根據蛋白尿就停用二甲雙胍的使用誤區。蛋白尿提示腎臟受損,但不代表也不能證明二甲雙胍傷腎。

臨床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二甲雙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晚期纖維化或代償性肝硬化。但目前其中原因未明。

總之,說「二甲雙胍傷肝腎」是謠言,但在使用二甲雙胍時,應遵醫囑。 文/宋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EXX9GwBJleJMoPMlu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