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落鳳坡被殺的是諸葛亮,龐統繼續輔助劉備!能一統天下嗎?

2020-09-25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若在落鳳坡被殺的是諸葛亮,龐統繼續輔助劉備!能一統天下嗎?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水鏡先生司馬徽的一句話,「鳳雛」龐統與「臥龍」諸葛亮齊名。龐統作為劉備的謀士,最後在三十六歲的時候,死於落鳳坡,這位英年早逝的謀士,大家能了解他的史料並不算多,且大部分還源於他人的評價。作為蜀漢最有爭議的謀士,人們常常拿他和諸葛亮做對比,都說諸葛亮輔佐劉禪統治下的蜀漢,簡直就是逆天改命,最終失敗,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和龐統換個位置,死在落鳳坡的是諸葛亮,由龐統繼續輔佐劉備,蜀漢能一統天下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能統一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龐統與諸葛亮同樣作為謀士,側重點不同。龐統剛到劉備那去的時候,雖然面試通過了,但劉備並不看重他,直到他抱怨的話傳到劉備的耳朵里,他推薦的人才確實不錯,劉備才把他從偏遠小縣城調回到自己身邊。在葭萌關一戰中,龐統曾經提出上中下三個計謀,這三個計謀,都只能算奇計。

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上,都是陽謀與陰謀並行,總的來說陽謀為主,奇計為輔。軍事上法正做指揮,如果由龐統處理政務,恐怕蜀漢就不會那麼穩定了。諸葛亮最擅長的是國家治理,在軍事指揮下,突出一個穩字。他和法正的配合遠比龐統與法正的配合好。第二個原因,則是兩人的性格不同。大家都知道比起曹操、孫權,劉備的性格在各個主公中算是非常好的。諸葛亮為人性格謹慎,說話三思而後行,即便是關羽這種曝脾氣他都能安撫下去。

龐統則不同,龐統的脾氣比關羽還爆,因為容貌受冷遇的關係,導致他說話太過直接。葭萌關勝利後,劉備在涪城舉辦宴會,慶功宴上大家非常快活,龐統偏偏這時候來一句「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他的話明晃晃地扯下了劉備「仁德」的偽裝,劉備被他氣得讓他閉嘴,罵他不會講話就出去,最後又以劉備親自遞台階才結束。

這樣的性子,還需要主公道歉,若讓龐統輔佐劉備,也許不用等到劉備死,他就已經被劉備殺了。第三個原因跟蜀漢本身的基礎有關。相比統一北方的曹魏,江南富庶的東吳,蜀漢只有一個易守難攻的優勢,缺人缺糧,少數民族時不時騷擾的問題一直困擾蜀漢。偏偏龐統對於這一些問題並不擅長處理,也不能一下子解決完,就像慢性病,最終還是病發而亡。所以將諸葛亮換成龐統,蜀漢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BPXw3QBd8y1i3sJ2r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