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中央和地方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於年全面開展,並對劃轉工作的具體事項作出部署和規範,加快劃轉工作的有序推進。
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進程的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切實履行了社保「最終付款人」責任,使得「老有所養」有了源頭活水,進一步增強社保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貫徹落實企業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能夠以國有資本彌補社保基金缺口,同時滿足居民期望保障、政府把控風險和企業降低成本的不同主體需求。二是國有資本經營體現了「社會分紅」,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也符合當前國企改革的方向。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和國有資本的市場化運作能夠有效提高國有資本利用效率,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並優化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提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雖然沒有明確劃轉國有資本所涉及到的總額度究竟有多少,但我們從《通知》所規定的劃轉範圍和對象來看,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絕不是一筆小數字。
筆者認為,作為居民社會保障,「養老錢」不能「節流」,只能「開源」。在穩步降低企業社保負擔的同時,以國資劃轉社保是一個多方受益的「新源頭」。與此同時,劃轉國資是引入社保基金作為多元化股東、調整股權結構的重要手段,能夠優化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提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國有資本的持續盈利及分紅能力,為社保基金提供了源頭活水,能夠增強社保基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在目前我國社會老齡化仍在加劇的形勢下,國資劃轉社保是妥善實現社保費率降低與企業減負的關鍵所在。國有資本的介入,基本能夠確保在社保費率降低相關政策順利實施的同時,緩解政府在未來足額支付社保金的隱憂,對於解決目前社保基金缺口問題,有著突破性意義。
根據規定,社保基金的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後,承接主體獲取收益的方式是「分紅為主,運作為輔」。這意味著社保基金踐行長期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持有、保值增值為投資目標參與市場投資。一方面,社保基金通過專業的分析師團隊,能夠有效辨識具有投資價值的「滄海遺珠」,進而給股市注入活力,刺激大盤復甦。同時,社保基金作為風向標,將引導大量市場資金流入這些標的企業,有望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價值發現」功能,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長期入市,能夠進一步增強機構投資者在股市的權重和影響,發揮機構投資者專業積累和風險控制能力在市場中的穩定器作用,引導市場理性投資,對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將起到積極作用。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決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到近日的五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國有資本劃轉工作在既定的路線圖下穩步推進。此次《通知》的發布將進一步明確各方職責,全面推動劃轉工作的有序進行。
筆者認為,在貫徹落實企業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以國有資本彌補社保基金缺口,能夠同時滿足居民期望保障、政府把控風險和企業降低成本的不同主體需求。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的全面推開,能夠進一步激發國有資本活力、豐富社保基金來源、降低企業成本負擔,並通過社保基金在資本市場的投資運作,帶來價值發現、穩定市場等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