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洛陽江畔
有一條擁有千年歷史的古街
這條古街
曾是附近十里八鄉的趕集點
經過一年多的修繕
歷盡滄桑的洛陽古街
穿過歲月的長河
以嶄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了
· 修 繕
去年9月份初見洛陽街,這時候的它還未脫去陳舊的外衣,長滿野草的磚石和發黑的石壁,給番茄的印象除了破就是舊。
而今年再見,它已經修繕過半,那些老舊的痕跡一一消失,呈現在眼前的是嶄新的紅磚以及乾淨的石壁。
施工人員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修復工作,那些曾經荒廢了、被打上「危房」標籤的民宅,也拆掉了外牆、清理了雜草,準備迎接2.0版。
和泉州最火的西街相比,洛陽古街沒有那麼高的人氣,卻有著千年古街獨有的氣質,這種氣質不僅展現在古街兩側的騎樓里,更存在於街邊的老店裡。
· 老 店
洛陽街166號漁具店,沒有高端的魚竿,只有手工編織的漁網和魚簍,大概是因為靠近洛陽江,漁具店並沒有在歲月的洪流中消失。
洛陽街131號佛像店,門口的櫥窗里擺放了不同風格的閩南佛像,還未靠近就能看見上面的積灰。
惟妙惟肖的表情和自然流暢的衣褶,細節處盡顯手藝人的匠心獨運。
洛陽街168號打鐵店,爺爺嘴叼香煙,在小燈泡的光照下一絲不苟地工作,幾十年如一日,老街上的打鐵店一直在。
洛陽街99號影藝社,門口的玻璃門上貼滿了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藝術照,沒有美顏和濾鏡,每張照片都很特別,縱使現在的設備再先進,也拍不出以前那種味道。
對當代人來說,拍照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輕鬆實現,雖然很方便,卻也少了幾分等待照片洗好時的期待。
打光燈上有了鐵鏽,背景牆上布滿灰塵...店裡的一切,都像極了小時候家門口的攝像館,復古又溫暖。
洛陽街89號的影像店,還在賣著幾年前很流行的小電視和收音機,現在需要這種設備的大多都是不會使用手機的爺爺奶奶了吧。
頭花店裡的髮飾,鮮艷的顏色結合老舊的款式,年輕的小姑娘們可能只會覺得土氣。
但在奶奶那輩人眼裡卻是魅力十足,恨不得每次批發一堆回去。
洛陽街角有一個擺了很多年的炸物攤,奶奶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樹下,30年如一日。
浮粿、香腸、菜粿...這些對泉州人來說都不陌生,但奶奶賣的炸物,卻無法被輕易替代,因為那是小時候心心念念的、每次來老街都要嘗一下的味道。
和以前365天,天天都很熱鬧的洛陽街相比,古街的衰落和老一輩的離世,讓老店越來越少,現在只能靠街邊這些「舊上海風」的招牌,想像昔日的繁華。
· 變 化
老店越來越少是無法逆轉的趨勢,但隨著古街的修繕,新的變化也在發生。
尼庵巷故事廣場的百姓書屋即將開放。
《康定情歌》的採集者和改編者吳文季故居的修繕。
北橋頭示範區、十字街示範段的改造基本完成...
在這座老人和小孩居多的古鎮上,改變隨處可見,也希望這些可喜的變化,能讓古鎮老去的速度慢一些。
洛陽古鎮
1、可以搭乘k502或19路到洛陽橋站下,或者搭乘k701、711、701、705到洛陽三角牌下。
2、沒有直達公交,下了車都需要步行一段距離。
3、來了洛陽古鎮,可別忘了去洛陽橋走一走,感受千年古橋的魅力。
編輯 攝影 | 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