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創新觀的歷史底蘊、現實依據和哲學基礎

2019-08-27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創新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其他各方面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習近平創新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堅實的現實依據以及先進的哲學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創新精神和理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文化養料和精神財富。習近平創新觀正是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創新精神、創造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其創新思想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國共產黨善於通過理論創新來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並不斷總結實踐創新的經驗以促進理論創新。習近平創新觀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共產黨人勇於創新的光榮傳統,弘揚了中國共產黨善於創新的偉大精神,為指導實踐、指導創新提供了理論指引和精神動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與創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不斷開拓創新,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結合不斷創新的產物。

習近平創新觀是在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深刻總結世情國情黨情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具有全局觀念、戰略眼光的創新思想和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中國的國情作了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對現階段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有了新的認識。第一,從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看,創新對於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不斷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二,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看,要求我們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動力優勢,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第三,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看,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堅持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切實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加強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管黨治黨水平不斷提高。但我們黨仍然面臨著「四種危險」的威脅、「四大考驗」的挑戰。我們黨要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要求我們有與時俱進的意識、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善於創新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建設現狀、重要性、任務、方式等問題形成了清晰判斷和認識,其創新思想實實在在建立在對黨情清晰的認識基礎之上。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創新。第一,世情發展需要我們增強創新意識。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國必須激發科技創新的動力,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在全球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及創新性發展。第二,世情變化需要我們轉變創新思路。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已經蓄勢待發,我們必須在這個歷史關口抓住機遇,加快創新的步伐;面對國際安全、氣候以及經濟危機等問題我們應積極創新,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與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創新思想是在實踐基礎上遵循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結果。學習習近平創新觀,必須不斷吸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華,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時刻把握好發展創新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創新觀準確地把握了辯證否定觀並應用於社會實踐。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我們要根據一定現實和歷史的條件來進行創新。我們無論是推進理論、制度的創新,還是科學技術的創新或文化創新,都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統一的辯證否定觀,才能真正讓創新成為發展各項事業的動力。習近平創新觀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既正確把握了科學技術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又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創新力量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鼓勵全體人民發揮創新熱情,加強人民群眾創新意識的培養,激發人民的創造活力,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堅持而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創新的新思想和新觀點。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實質上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應用和發展。從國際看,我們必須深刻分析當前複雜的發展規律,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部署。從國內看,想要切實解決一系列現實問題,需要我們與時俱進、破除桎梏,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創新觀基於馬克思主義的系統思想,特別注重創新各要素之間的聯繫,強調整體和部分的有機統一,重視事物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繫。習近平創新觀指出了各方面創新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要注重各方面創新的有機銜接和作用。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地區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研究」(13BZZ026)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平 羅珍妹

(摘編自《理論與評論》2019年第2期,作者系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陝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tss0mwBJleJMoPM-a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