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寒窗只為躋身象牙塔,臥薪嘗膽破釜沉舟更為金榜題名時。高考,一場不論顏值和出身的選拔更是寒門改變命運的機會,他集莊嚴神聖於一身更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但公平歷來就是不是絕對,部分學子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況下也許會更容易贏得這場戰役,但另有部分學子憑藉特殊的家室背景繞過高考嚴酷的選拔環節「一舉多銘」完全置其他學子艱辛於不顧,讓高考蒙上了一層「虛幻不真實」的面紗。
但民國時期這三個女孩的落榜經歷卻讓所有人看見了中國教育的不可褻瀆性,從而更加堅定了象牙塔的莊嚴和神聖。
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許只允許少數人取得勝利,做為國家唯一一場大範圍選拔人才的考試更是每一個莘莘學子不敢怠慢的機會,挑燈夜讀日夜奮戰只為自己可以擠過那隻獨木橋贏得最終的勝利。但1946年那場考高卻是讓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忘卻的,因為大家看到了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曙光,不論你出身大家還是市井都必須在這場選拔中公平競爭用實力證明你的優秀。
清華大學做為中國最優秀的高等學府與北京大學齊名成為國人學子的驕傲。1946年,三位女孩落榜清華讓清華顯得更加神聖。學子落榜每年都會發生,在與希望失之交臂的同時選擇再戰還是任命似乎不是什麼稀奇事。
但這三個女孩身份的特殊性註定其何去何從定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三個女孩分別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以及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的女兒馮鍾璞。
1946年,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參加高考與清華大學失之交臂,梅貽琦在感嘆惋惜之時有人建議以梅貽琦清華大學校長的身份完全可破格錄取梅祖芬。但梅貽琦拒絕了這樣的「好意」,雖然他也知道以女人的實力完全也可以進入清華,但是制度就是制度分數達不肯定是不能被錄取的。
後來梅祖芬也不負眾望去了稍遜的燕京大學就讀一年後再次憑藉著堅定地信心與勤奮努力考入了清華的外語系。所有人在被梅校長的作風所折服的同時更被其女兒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
同樣1946年對於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與清華大學特聘講師林徽因來說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女兒梁再冰以兩分之差無緣清華大學這無疑是全家人的遺憾。不過好強的林徽因不認為女兒梁再冰會發揮失常,所以她毅然決然託人拿到女兒的試卷希望可以找到有判錯的地方,只要找回兩份就可以進入女兒夢寐以求的清華建築系完成她從小對建築的熱愛。
但是在公平公正面前並沒有任何的錯判的地方林徽因明白了這也許就是命吧。其實以自己和丈夫梁思成對清華的貢獻以及其人脈關係是完全可以讓女兒進入清華的,但好強的林徽因堅信自己的原則絕對不會為女兒開這個「後門」。丈夫梁思成也惋惜道看來他們也很難將自己的衣缽傳給女兒了。
當然這一年也是讓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難以忘懷的,他的女兒馮鍾璞也不幸與清華無緣。清華大學堅守制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的方式讓更多人對清華這座神聖的教育殿堂肅然起敬,這也更加堅定了更多勤奮刻苦的學子們把清華做為自己奮鬥的目標做為自己人生沖向勝利的一個里程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求學的道路上讓更多的莘莘學子們可以真正在公平、公開、公正的前提下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據記載這三個沒有考上清華的女孩雖然有著顯赫的家室與強有力的背景,但也並沒有獲得清華對他們額外的關照,這不僅讓清華顯的更加光芒萬丈同樣也讓他們的父母梅貽琦、梁思成與林徽因、馮友蘭受到了國人的尊敬被尊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師。
參考文獻:
《梁思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