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口碑炸裂!顛覆教育觀的紀錄片,這位硬核媽媽終於出「續集」了!

2020-12-30     24樓影院

原標題:豆瓣9.0分口碑炸裂!顛覆教育觀的紀錄片,這位硬核媽媽終於出「續集」了!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有豐富閱歷、有國際視野、有見地的記者,曾任央視主持人,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編者……

很多人知道她、了解她,是因為她製作的紀錄片, 《他鄉的童年》,豆瓣評分高達9.0分。

她叫周軼君。

《他鄉的童年》這部片子,誕生於一個教育焦慮的時代——激烈的分數競爭追著大人孩子跑;而就在同一時間,無數的大V小V、教育KOL卻提倡「快樂教育」,重新定義「學習」。

周軼君不想讓孩子承受太多壓力,但更不想,讓孩子輸在未來。

在焦慮與矛盾的衝擊下,她製作了《他鄉的童年》,走訪芬蘭、日本、英國、印度、以色列的學校,向不同的國家尋找教育的可能性。

接下來呢?

那麼多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怎麼在我們的體系里用起來?

真的存在這樣一種教育方式,能讓孩子在快樂成長的同時,培養出足夠的獨立、自信和能力嗎?

這些問題,周軼君老師思考了一年。

在我們和她溝通了近六個月後,終於請到她,在接下來的音頻節目中分享她的見聞、感觸以及思考。

沒錯,周軼君老師始終不願意稱之為「課程」。

即使她曾深入國內外30多所名校採訪調研,深知不同階段孩子們的問題和家長的養育煩惱,她也從未把自己擺在專家的位置上,始終當自己是一個教育的先行探索者。

這一點,難能可貴。

接下來的文字,是周軼君老師的自述。她將和我們分享對於教育困境的思考。

文 | 周軼君

整理 | 風眠

大家好,我是周軼君。

一年多前,我面對家裡的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3歲,不斷冒出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和焦慮。

如果非要說清楚是什麼困惑,可能就是:什麼是好,什麼是對。

身為父母,首先肯定是有心給孩子好的。這大概是我們所有人的初心。

問題是,什麼才是好的?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尋找平衡?

更大的問題,什麼才是對的?

教育的麻煩在於,它的結果可能要很久才能看到,但它的對錯不允許再試一次。

身為中國父母,上一代的經驗,能夠直接讓我們拿來用的可能並不足夠。

相反,在隔代教育中,兩代人的觀念衝突還不少。

過去幾十年,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和社會,像中國那樣經歷了高速發展,所有領域的觀念都經歷著迅速疊代,教育更不例外。

換句話說,我們自己的成長經驗,固然有值得回顧的,但看看下一代,他們面對的現實和將來,都將截然不同。

對孩子而言,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這樣的根本問題,註定讓我們糾結。

正因如此,抱著為自己解惑的目的,一年多前,我走過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拍攝了六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在芬蘭、日本、英國、印度、以色列,對當地學校的訪問,走入學生、家長和老師中去,了解社會、歷史、文化對他們教育觀念的塑造方式,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一下子拓寬了我的思考維度。

所謂「好」和「對」沒有特定標準,都需要放到不同社會環境,結合不同孩子的情況去度量。

而了解這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元的、多姿多彩不一而足的教育理念跟方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的焦慮。

因為,解決焦慮的辦法,就是把未知變成已知。

《他鄉的童年》這部紀錄片播出以後,收到許多熱情的反響。

我也有了機會,更多接觸和了解國內的家長們、老師們,和教育改革者們。

當時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你走過了這麼多國家,請問哪裡有特別好的學校?

所以,當收到邀請,來做一檔音頻節目,我想,這正是一個好機會,把在國內外了解到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

身為家長,我們或許無法去到所謂「特別好的學校」,又或者無法馬上改變身處的社會和學校,但有些方法是可以在家庭中實踐的。

又正值今年為疫情所苦,家與學校模糊了界限。

「怎樣把家變成世上的好學校」,成了我思考的一個話題。

教育是家長間無盡的話題,也可能是一個,儘量不要觸碰的話題。因為它其實是在談論父母的人生觀。都是成年人,談三觀傷感情,更有可能改變不了什麼。

但在中國,孩子十八歲之前都由父母的觀念塑造。

這個問題就更加棘手,也更加迫切。

於是,我還是答應來做這樣一檔節目。

初衷並不是因為我知道得更多,或者更加正確。

只是身為母親,和您一樣,對教育有許多問號,於是,我選擇做一個探索者。

哲學家康德說, 人是僅有的需要教育的動物,其他動物都只需要撫養

教育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並不斷進化。

不幸的是,這種進化的速度有時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在我的教育探索旅程中,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不斷聽到這樣一個類似的聲音:當前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化初期模式之上的,為了迅速培養熟練的工人和士兵,以機械化、標準化、分工化方式「生產」孩子們。

但未來,需要的是,跨學科,復合型,有創造力的人。

社交媒體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像學者赫拉利預言, 許多人將來會淪為「無用階級」。

這次新冠疫情同樣告訴我們: 這世界說變就變。未來,說來就來。

面對可能的巨變,僅僅告訴我們的孩子,未來他們都將成為「普通人」。

可能並不夠,我希望探討,如何讓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否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或「普通」並不重要,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

無論面對什麼變化,他們的內心才可能找到快樂和安定。

身為家長,我們要不斷了解外界的變化,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家庭,作為一個不能更小的教育空間,特別適合首先做出這樣的轉變。 只有家庭,才能做出針對不同孩子的教育選擇。

在這套音頻課程中,我將與您分享, 世界上多樣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運用到家庭生活場景中的實際操作方法

比如,日本的童年教育,一方面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逼著他們自律,另一方面又盡情釋放天性,我們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也找到這樣的平衡?

英國好的公學都很難進,也非常昂貴,可是 他們的理念卻是免費的——

這些理念我們也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體育運動中,看重的品質是什麼?

如何閱讀,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開闊的人?

如何演講,讓孩子從小具備自信與溝通能力?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或許像芬蘭人那樣 具備耐心、量體裁衣式的教育方法,只能在家庭中實現。

而印度人 愛提問,愛質疑,又擅長動手解決問題,培養出了大量的CEO們……

他們的方法或許能給我們不少啟發。

除了一路採訪的見聞,我在這裡,也融入了自己多年的國際記者與海外求學的經歷,一併拿出來與您共同探索。

我個人, 首先特別注重觀念的探討,有了觀念的堅定,或者改變,才可能有尋求方法的可能。

所以,我會縱向、橫向舉例,拓寬大家的視野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同時,作為一名母親,我也願意與您分享自己每日的親身經歷,日常的實踐,甚至曾經的失敗。希望您也看到, 做錯了並不可怕,不反思不去借鑑才是越走越窄。

從拍《他鄉的童年》紀錄片到現在,我的孩子們也都長大了快兩歲。

一路上我的心態發生了許多改變,也摸索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想說的是, 無論在哪裡,好的教育都是樸素的,符合自然邏輯的。

有三件事情,特別想強調:

1、中外教育觀念有相同之處,也有很大不同。

有時候不看到別人怎麼做,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比如,當我看到芬蘭人為不同孩子設置的不同學習方法,不同學習進度,才意識到,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中國父母,很多時候是在「找齊」,怎麼能把我的孩子變得跟其他人一樣?

雖然我們並不真的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樣,會成為怎麼樣。

「一樣」讓我們感到放心,「差異」讓我們驚慌。

而實際上,差異,才是每個孩子特別寶貴的財富。

在音頻節目中,我會分享不少這樣的觀念對照,可能會對一些固有的觀念形成挑戰。

2、不要把小孩當作家長的產品。

我們盡力,但孩子有自己生長的邏輯。孩子的表現好壞,並不是我們要不要「有面子」的原因。

3、家長本身也是學習者。如果您不斷在充實自己,善待自己,對外界保持好奇與熱情,這就已經為孩子樹立了特別好的榜樣。

如果您可以認同以上三點,那麼請加入我,一起成為教育的探索者。

國際知名記者+全球兒童教育者視角

10個國家教育精華解讀

20個核心方法精選提煉

7育兒經驗分享

寫在後面

諾貝爾經濟學獎讓《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名噪一時。書里曾經提到:

教育分層、階級分層,在哪裡都是扎痛神經的字眼,但又是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避免的。

正視現實,不是要我們放棄、無所作為,而是為了 回歸理性、看清方向、另闢蹊徑

破局之路在哪裡呢?

周軼君老師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角度——

向外求觀察,向內求答案。

當我們能真的看到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可能,當我們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我們自然知道, 當應試教育與孩子的核心能力、身心健康相衝突的時候,該如何取捨。

現在,我們把這門聯繫「窗外事」的現實養育課推薦給你。只要父母的心裡有世界各地,孩子在哪裡都是讀國際學校。

這門課好在哪兒?

一、性價比非常高:不用出國,就可以接觸到各國的教育理念與方法

在線下,一次出國的留學申請就需要500+的費用。現在僅需 99元,就可以帶走 經過篩選的、10個國家裡 適合我們國情教育方式。

二、可操作性強,給孩子一所家裡的「國際學校」

在這門課程里,我們會提供近30個詳實案例。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開始,實施這些教育理念。

三、高視野、新角度,幫你升級教育認知,找到新路徑解決孩子的新時代新問題

看上去是一門親子養育課程,其實也是一門家庭養成課程,關乎孩子的軟實力、親子溝通、父母的自身成長。

課程大綱

國際知名記者+全球兒童教育者視角

10個國家教育精華 解讀

20個核心方法精選提煉

7育兒經驗分享

更多好課

書院小助理答疑

Q:請問怎麼試聽試看呀?

A:點擊二維碼進入「南周書院」店鋪後,選擇相關產品點開,在「目錄」中選擇標有「試聽/試看」的內容即可。

Q:購買後是否有時限?能否下載?

A:一旦購買可以反覆回聽/回看。但是不能下載。

Q:購買後在哪裡聽課?找不著課或者課程連結失效了,怎麼辦?

A:請進入"南方周末"公眾號,點擊菜單欄"南周嚴選"-"南周書院"-"我的"-"我的已購",可找到您所購買的課程。

Q:請問課程能在電腦或電視上觀看麼?

A:能。在電腦的微信端可以直接打開,或者複製課程連結,用微信掃描登錄後可看。如果手機與電視都支持「投屏」功能的話,也可在電視上觀看。

Q:聽課過程中如何不影響微信正常聊天呢?

A:請點擊課程右上角,選擇「浮窗」,即可關閉課程頁,邊聊天邊聽課(限IOS用戶)。

Q:課程能否買來送朋友?

A:可以。用戶可以在「購買頁」可以看到【送好友】按鈕。請選擇贈送數量並付款,然後可以查看贈送記錄:【我的】-【我的帳戶】-【贈送記錄】

請點擊課程頁面上的「送好友」功能後再支付。

Q:課程連結點開後一直是空白頁怎麼辦?

A:試換一下更好的網絡,或重新點擊進入。如果是用小程序登錄的,可以換一個登錄入口。

Q:課程買了可供幾人學習呢?

A:理論上是一人。用哪個微信帳號購買就只能用哪個微信帳號登錄學習哦。

Q:課程配有實體書麼,能否退款?

A:沒有實物哦。課程屬虛擬產品,不退不換呢。

小川微信號:shuyuanxc

想要獲知更多南周書院課程及講座信息

(本文為推廣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k0Ws3YB9j7PxaI73e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