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生三胎?當初60歲失獨生子的盛海琳說:幸福已被每日奔波取代

2019-10-30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棗莊,距離青島不遠。這兩天每天都會看到對於「棗莊67歲老阿姨田女士自然懷孕並順利生下三胎女兒」這件事的不同聲音。

簡單回顧一下:

10月25日上午9點12分,67歲的高齡產婦田玲在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剖腹產下一名5斤1兩重的女嬰,手術順利母女平安。

老來得女的丈夫非常高興,感覺是上天賜給他們的,給女兒起名為天賜,也是命運的安排。

他們已經有一對兒女,兒子45歲,女兒也30多歲,大孫女現在已經18歲,正在上大一,小孫女已經14歲,正在讀初中。

孩子出生到現在,出了孫女,其他人都沒有到病房看望過。田女士講,女兒反對,女兒曾說要孩子就斷絕關係。不過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都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自己說了算。

丈夫說他自己是律師,妻子原來是婦幼保健院職工,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夫婦二人都有退休金,每月都有一萬多元的退休金,完全有能力撫養,不需要外人擔心。

這話說得非常自立自強,也非常有勇氣有底氣。

67歲還能自然受孕,這確實是個奇蹟,值得驚嘆。

但是驚嘆背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箇中滋味,隨著時間推移,老兩口會有更深的體會。

(一)有時候,身體不由自己說了算

婆婆在前幾年得腦梗的時候住院,特別感慨。她說住院部里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有的人才三四十歲,生病的程度就比她還要重,看著真心酸。

老公的老鄉在青島開麵館,前段時間不舒服回老家檢查身體,一查是淋巴癌,現在已經發展到全身了,還不到60歲。

誰能預測自己能活到多少歲?誰又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到幾時?

我當然希望67歲的老兩口,身體一直健健康康,無病午災,把小女兒順順利利撫養長大。這畢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可是,當小女兒10歲的時候,老兩口就77歲了。

十年,有的時候彈指一揮間;有的時候卻是滄海桑田。

(二)危機意識必須要有!家庭和睦很關鍵!

年齡大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如果老人有個頭疼腦熱,仍然需要親人照顧。

這一次要三胎,應該把與子女溝通這件事看得重一些。應該真誠地與孩子們溝通這件事,儘量爭取得到兒女們的理解,而不是像賭氣一樣說一句「沒關係,斷了血緣就斷了吧,我們自己能養。」

你不是二三十歲,而是六七十歲了。這話說出來容易,做到卻很難。

難道真的如同老人說的,等到孩子長大了,就帶著孩子到處去旅遊嗎?不上學,也不上輔導班?

說實話,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真不多,說買不了小女兒的後半生!

雖然是上天賜予的生命,也要為她負責。要培養她生存的能力和資本。不只是帶著她去各地玩,陪著你們過悠閒的老年生活就可以了。

這樣確實孩子會輕鬆自在又愉快。

可是,等到你們不在了,她怎麼辦?她有什麼資本去闖自己的一片天地、繼續自己的幸福人生?你們又會留給她什麼?

如果孩子要學習,那麼就要按部就班地上學,上各種輔導班,要開家長會,要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要輔導孩子作業……這些事情,如果兩位老人感到吃力,如果和子女溝通和諧,至少關鍵時刻他們還可以幫忙救救急。

即使你們身體偶爾出現一些問題,小女兒要去哥哥姐姐家暫住了,你們也不用擔心小女兒到了那邊受到委屈和冷眼。

年紀大了,不是任性和逞能的時候。能好好溝通,就要儘量實現整個大家庭的和睦、友愛和互助。

(三)60歲的失獨生子的盛海琳說:幸福已被每日奔波取代

前幾年《魯豫有約》曾經做過專訪,郭敏和盛海琳兩位失獨母親的心酸故事!

1980年,時年30歲的盛海琳生下女兒婷婷。2009年正月初五,婷婷與丈夫回老家當晚,煤氣中毒去世。2009年10月13日,盛海琳進行了試管嬰兒手術,醫生將3個受孕成功的胚胎,移植到她的體內。

2010年5月25日,雙胞胎女兒智智、慧慧提前來到人世間,60歲的盛海琳也因此打破了當時的生育極限,成為中國最高齡產婦。

這兩位老人是因為失獨才再次要的孩子,大家都很理解。在生孩子之前,她的家庭也是非常富裕,從來沒為經濟擔心過。但是,自從要了雙胞胎女兒,他們為了養孩子「拼了」!

盛海琳夫婦出身軍隊幹部家庭,生活優越,但為了雙胞胎女兒智智和慧慧,他們嘗到了錢不夠用的苦頭。女兒生下來不久,由於身體差需要住孕嬰箱,一天開銷就是6000元。「每天醫生都來催交錢,我從沒想過我會有那麼一天。」

靠戰友的援助,盛海琳逐漸緩過勁來,收入也從年薪10多萬元漲到現在的40多萬元。盛海琳算了筆帳:雙胞胎女兒就讀的早期教育學校每月需要4000元,金牌月嫂需6000元,保潔阿姨需1500元,加上進口奶粉等,女兒每月得花費1萬多元,「我們夫婦倆1.5萬元的退休金,每月都被花完,基本上是『月光族』」。

高薪也是時間換來的。盛海琳夫婦到處奔波開展保健講座,每月和女兒相聚的時間只有兩三天,「月嫂每個月要休息兩天,這兩天恰是我們回去與孩子團聚的兩天。」想休息的盛海琳得不到休息,「大的哭小的叫,很多時候我都精神恍惚了。」

「我已經63歲了,為了孩子幾乎拼了。」盛海琳說。

(四)孩子要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小覷!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會面臨家長會和學校的各種活動。

其他孩子的父母都是非常年輕的,自己的父母帶出去則像是爺爺奶奶。這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而這些壓力,會伴隨孩子之後的人生。

這一點,一定要先和孩子溝通好,不能等到孩子在意了,傷心了,才去安慰,這時候已經晚了,傷害已經在了。

父母們要儘早幫助孩子做心理建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請教專業人士,看一看如何引導孩子坦然面對,不懼外界的目光與評論。這一步邁出去了,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兒女們真的一直都解不開心結,一直與二老劃清界限,那么小女兒的壓力就更大了。當老人進入耄耋之年的時候,小女兒也許還沒畢業。照顧二老的重擔如果都壓在小女兒的身上,真挺不容易的。

當然,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但凡有些感恩之心的兒女,都應該放下執念,接受父母的決定,接受這個小妹妹,在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

即使你不認這個妹妹,可是父母依然是你的父母。他們給了你生命,撫養你長大,這個恩情是一直都在的,是你需要還的。

(五)誰也無法主宰別人的人生

人生就是由不同的選擇組成的。二老決定剩下小女兒,只是眾多決定中的一個。無關對錯,只是選擇不同。

我們誰也無法主宰別人的人生,也無法代替別人過他的人生。

我們能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同時祝福身邊的人,祝福其他的人,也過好他們的人生。

最後,真心希望小姑娘能健康的長大,希望二老身體一直康碩,希望一切順順利利,圓圓滿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iORHG4BMH2_cNUg6U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