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影響,全球的電影行業基本陷入死寂。
但日韓兩國,已經著手組織影院復工。
韓國更是一鼓作氣在6月定檔三部電影。
而第一部為韓國電影行業開局破冰的。
便是由韓國全民女神宋智孝帶來的一部懸疑驚悚力作。
《侵入者》
2020-06-04(韓國)
男主姜書振是一名建築設計師。
家庭條件優渥,工作收入穩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本以為生活可以一直這麼幸福下去。
可是,幾年前發生了一場車禍。
司機逃逸,妻子喪命。
這成為了他的心病。
此後幾年,他常常做噩夢,還會產生幻覺、神情恍惚的情況。
需要長期依靠藥物才能緩解壓力。
一天, 他突然接到了一通來自福利院的電話。
他失蹤25年的妹妹:
宥珍,找到了。
但他將信將疑,因為這些年他接到太多假冒的騙子電話了。
經過一番DNA鑑定,確定了她就是自己的親妹妹後,既開心又欣慰。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妹妹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宥珍溫柔體貼、勤儉持家,深受家人的喜愛。
會燒一桌美味可口的豐盛飯菜。
主動替工作繁忙的哥哥接送女兒。
為身患殘疾的母親請來護工幫助康復鍛鍊。
甚至能讓害怕生人的侄女對她敞開心扉。
宥珍身上仿佛帶著一股魔力,讓這個原本關係並不融洽的家庭,呈現出了一幅溫馨幸福的景象。
直到有一天,地下停車場發生了一場命案。
而地點就在女兒上舞蹈課的地方。
同時當天跟隨宥珍送女兒上課的保姆也突然離奇失蹤。
這兩起事件讓姜書振隱約感覺到與妹妹宥珍有關。
於是,他帶著疑慮開始著手調查。
果然,家中各種詭異的事情不斷發生。
他發現,妹妹宥珍與傭人背後紋著一個相同形狀的文身。
父母會在深夜像殭屍一般敦坐在客廳,目光空洞。
女兒甚至會脾氣暴躁的責罵他:
就是因為你說謊,才會變成現在這副德行,不去直接去死。
他向家人、警察、醫生、同事、朋友揭露宥珍可疑的行徑。
但身邊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說的話,認為是他的臆想。
此時,孤立無援的他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異類。
好在他沒有放棄,繼續與宥珍鬥智斗勇。
慢慢的,一個匪夷所思的巨大陰謀慢慢浮出了水面……
《侵入者》一經上映便成為韓國影院首周票房冠軍,實力不容小覷。
這是韓國女性導演宋元平自編自導的長片電影處女作。
相比導演,觀眾知道她,更多是來自她的另一個身份:作家。
她的代表作長篇小說《杏仁》,暢銷30萬冊,獲得韓國創批文學獎。
她也因此成為韓國最炙手可熱的作家之一。
由作家轉型導演。
這部《侵入者》完全脫離了她的寫作風格,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更為生猛的影像。
全片瀰漫著懸疑詭譎的氣氛,穿插著現實與夢境,打造出一個別具新意的懸疑驚悚片。
讓人在觀看時,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記得上次看驚悚片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還停留在羅宏軫的《哭聲》。
電影《哭聲》
但《侵入者》,也絕不是一部普普通通滿足觀眾心理快感的電影。
表面上看它是一部懸疑驚悚片,實際它有著更深一層的隱喻:
用一個「侵入者」的形象,通過不斷試圖破壞、瓦解一組家庭,透析出家庭關係的矛盾與裂痕。
比如,電影開頭,就提到了家的概念,而姜書振的身份恰巧是一名家庭建築設計師。
父親因為姜書振的頹靡,厭煩的對他說:
給你打了那麼多電話為什麼不接?
他只低聲回答:太忙了。
在妻子眼中,姜書振只是個工作狂,不關心家人。
兩人甚至鮮有交流,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造成了妻子的死亡。
「侵入者」這個電影名也很很契合電影本身。
宋智孝扮演的宥珍,心機十足,令人不寒而慄。
就像盤根錯節的樹根,一點一點的扎進這所家庭中,然後生根發芽。
如果換成「闖入者」,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顯得很生硬。
電影摻雜的元素很多:懸疑、宗教、家庭關係……
以及所設置的開放式的結局、刻意的留白和細節……
都為電影增添了很多的探討性和解讀。
其中對宗教的展現,在我看來優缺點並存。
優點是具有較強的教育批評意義。
電影中,宥珍所做的這一切,不圖錢、不是報復,而僅僅是為自己所信奉的邪教,挑選被選中的孩子。
韓國是個十分信教的國家。
宗教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人們提供精神鼓舞,同時也能夠左右人的思想。
因此應當理性的信仰合法宗教。
否則,誤入歧途,深陷邪教之中將能摧毀人的心智。
而電影中的宗教,是典型的邪教。
透過宥珍的動機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的邪教的荒誕性。
缺點是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
影片前期懸疑感與鋪墊很吸引人,讓人不斷產生看下去的慾望。
而最後的結尾邪教的出現,顯得很突兀,導致與之前許多伏筆與劇情產生斷層。
也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最後圓不回來了。
總讓人覺得這個結尾很牽強。
這也是大多數觀眾打低分的原因。
用個時髦的詞來說,就是:
拉胯了。
而電影中真正的高能反轉,導演注入了人性的思考。
宥珍對姜書振說:哥哥,你當年想拿給我的氣球是藍色的。
而姜書振卻選擇了黃色。
究竟氣球是藍色還是黃色?
究竟宥珍是不是他的親妹妹?
無人知曉。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顏色的氣球。
「在我腦中有顆杏仁,而你也有。你最重視又或是你最討厭的某人也擁有這顆杏仁。但誰都無法感受到它,只是知道它的存在。」(摘自小說《杏仁》)
相對於懸疑刺激的反轉與劇情。
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想告訴我們一個既俗氣又深刻的道理。
在家庭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入侵下,家人的愛才是最堅固的防禦。
電影結尾,姜書振擁抱著女兒,臉上揚起久違的笑容。
主動去攙扶父親,兩人打破隔閡,相視一笑。
母親依舊會想念女兒,只不過不再執念。
整個院落,灑滿陽光,明亮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