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男籃國手,曾培養過王治郅、阿的江等籃球人才的中國男籃名宿馬連保,5月23日突發心梗不幸離世,享年68歲。
而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奪命凶疾,近年來越來越多地盯上年輕人。
前不久,杭州一名21歲的小伙子也因急性心梗失去生命……
」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丁雪燕副主任醫師回憶起兩天前深夜驚心動魄的搶救,仍歷歷在目,感嘆不已。
//
酒後胸痛,危險襲身
//
「當時已是深夜11點多,剛想休息,電話突然響起來,這個時間點肯定不是一般的病人。」當天,正在心內科值班室休息的丁雪燕接到急診室的電話,說有一個醉酒後出現胸痛的病人,心電圖有缺血改變,需要急會診。
丁雪燕立即衝出值班室,趕到急診科,眼前的場景格外刺目:年輕病人小康(化名)醉酒狀態,情緒煩躁,大喊大叫,讓各種檢查十分困難,最後只得由陪同來院的工友將他「穩住」才能進行。
雖說小康只有21歲,但有明顯的肥胖,有高血壓和吸煙史,而且胸痛一直沒有緩解……一種可怕凶疾的「證據鏈」慢慢形成,引起丁雪燕高度警惕。
果然,快速超聲排除主動脈夾層等後,再次查心電圖,結果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心電圖已發生明顯變化,不但確診心肌梗死,且還是最危險的類型——左主幹閉塞引起的心肌梗死!
左主幹閉塞引起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極高,有文獻報道稱,在沒有冠脈支架或搭橋的情況下,一個月的病死率高達99%以上。
陪同來院的只有工友,丁雪燕馬上一方面電話聯繫小康的父母,告知需要急診冠脈介入手術才有挽救的希望,一方面同時立即進行手術準備。
然而遺憾的是,就在手術準備過程中,小康突然發生室顫,醫生雖竭盡全力仍未能搶救過來……
急診搶救(資料圖)
//
老生常談 還得常談
//
「近幾年來,心肌梗死年輕化趨勢明顯。」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丁亞輝介紹,每年處置幾百例的急性心肌梗死中,40歲以下患者並不少見,甚至遇到過一周之內處理3個30剛出頭的冠心病人(分別是31歲,32歲和33歲),而且那個31歲的病人是三支血管嚴重病變。
這些病人常常有著共同的特徵:肥胖、吸煙、熬夜、缺少運動、飲食不節制等。
心內科主任王利宏教授指岀,很多年輕人仗著年輕,在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上,隨心所欲,放任自流。殊不知,像冠心病這種心血管病是一類慢性疾病,後期的惡果正是前期不當生活方式長期積累的結果。
等到發病,可能為時已晚。
而持續熬夜、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就好比雪上加霜,使已經病變的血管持續痙攣收縮,最終導致突然出現血管閉塞、發生心肌梗死。
「今日是世界無煙日。研究證實,吸煙可直接使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2~4倍,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2~3倍。年輕人吸煙風險引發心肌梗死的危險較年老者高4倍,而冠脈放了支架後仍然吸煙,再狹窄的發生率也會增加。
臨床中我們看到的中青年人心肌梗死,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
網絡圖
王利宏教授提醒,部分患者早期其實已有症狀,但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而不以為意,不重視,不願意去醫院就診諮詢,一旦發生心梗,通常起病急驟、症狀兇險、死亡率就較高。
作為預防,簡單地說「管住嘴,邁開腿」,改變熬夜、嗜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出現不適尤其出現胸痛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時報記者紀含羽 通訊員 宋黎勝
編輯:十二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
青年時報公眾號(qnsb-guanfangweixi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_DUaXIBnkjnB-0zff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