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掉頭 房企業績暑伏中見秋涼

2019-07-25     樂居二手房

新調控時代

進入七八月,房企迎來了密集的半年報發布期。根據目前研究機構及房企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房企業績增速顯著放緩。

可以看到,在房地產市場整體調控思路不變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仍處在一個平穩、增長趨緩的周期里。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將處於「小年」,下半年受到市場融資收緊等方面影響,房企拿地投資動作將趨緩,銷售回款成為重中之重。

根據目前出爐的2019年上半年房企業績排行榜單可以看到,權益金額前十排名的房企變化不大,龍湖成為新晉十強,華夏幸福由去年第八下跌到16位。

頭部企業碧桂園、恆大、萬科的權益金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前三十強中,業績增長的有20家,其中增幅最大的前三名分別是中海、旭輝、招商蛇口,分別增長40.2%、38.6%、32.8%。業績下跌的10家中,跌幅較大的包括泰禾、恆大、萬科。

業績增速放緩

頭部企業已觸及規模天花板?

根據克而瑞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6月,TOP100房企累計權益銷售規模近3.9萬億元,同比僅微增4%,與4、5兩月的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增速放緩明顯。

告別2016、2017年快速擴張時代,從去年開始,碧桂園、恆大、萬科就曾分別表示不設銷售目標、不追求規模增長的態度。

2018年,碧桂園全年的流量金額為7286.9億元,權益金額為5203.6億元,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權益金額為2797.9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一半,意味著全年權益金額會超過去年。由於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在流量金額方面尚無法做比較,但根據目前全口徑金額的統計下,估算預計與去年持平。

而恆大在各口徑下的業績統計數據相比去年都有所下降。

萬億規模終究是個傳說,是否房企規模天花板真的到了?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分析認為,今年與去年市場有所變化,三四線城市銷售回落明顯,符合行業內基本預期。但由於三四線業績占比較大,對房企業績產生了不利影響。從今年房企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大部分房企還是繼續向上沖,未來業績仍還有上漲空間。但房地產行業規模越大成本上升越快,存在邊際線效應,可以看到恆大、碧桂園等企業在積極發展多元化業務,頭部企業的規模天花板也許就快到了。

房企盈利增速總體放緩

截至7月15日,其中A股及H股房地產開發板塊共計50家房企預告2019年上半年業績,房企盈利增速總體也有所放緩。其中20家預計盈虧,7家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盈增21家,占比低於五成。

根據克而瑞研究機構統計,綠地以88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首位,同比增長46%,且增速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金科和榮安基於項目交付規模的大幅增加,致使結算收入提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0%左右;泰禾受益於股權合作項目的投資收益,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長40%至60%;南山控股上半年隨著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入結算期,預計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截至目前預告業績的上市房企中,百強房企基本實現盈增,只有一家中交地產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83%。

克而瑞研究機構分析認為,整體來看,房企盈利增速總體有所放緩。一方面,因為各主要城市限價導致房企銷售收入低於預期;另一方面,去年以來,房企融資渠道持續收緊,近期針對信託發行以及境外發債的融資新政再出台,未來房企融資成本恐將繼續上升,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四成房企業績完成過半

房企業績目標能否完成,反映出的是市場情況、企業綜合運營能力,其目標設定是否合理非常重要。

蘭德諮詢總裁宋延慶認為,幾乎所有計劃、預算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目標完成率幾乎都是100%左右,比如萬達,如果超過110%,幾乎可以認為目標定低了。

過去幾年,一些激進的房企快速擴張,每年增長達到50%以上,比如中梁地產、新城控股等。一些穩健型的房企增速大概在10%左右,比如中海地產。

對於此前已提出2019年全年業績目標的房企而言,截至6月末的目標完成情況尚佳,36家房企中有32家的目標完成率在40%以上。寶龍、中海、中駿、越秀、正榮、金科、金茂、濱江、雅居樂等房企上半年業績完成情況較為樂觀,目標完成率超過50%。

從整體來看,房企2019年目標制定相對謹慎,平均目標增長率僅在20%左右。

林波認為,今年年初企業對業績目標制定就比較謹慎,以目前房企完成情況來看,業績目標完成問題不大。部分房企全年業績目標的完成尚有一定壓力,下半年仍需加速推貨入市。

記者手記

告別高速擴張時代

新城控股黑天鵝事件的偶然與必然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最重磅的新聞發生在6月29日,新城控股王振華在滬猥褻9歲女童,隨後,因其涉嫌猥褻兒童罪被批准逮捕。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新城控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股價一落千丈。7月23日,新城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當前正在洽談、協商出售的項目約為40個(含合聯營項目),並已就五個項目與交易對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當日A股收盤,新城控股跌停,股價為26.73。

這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有偶然性,是新城陷入這場危機的導火索。而從公司層面來看,新城高速擴張的發展路徑其實早已埋下了隱患。

根據統計數據,2015-2018年,新城控股連續四年每年業績規模增長接近或達到50%,2015年年末總資產678億元,2019年一季度末3666億元,四年時間裡資產歸母幾乎漲了4倍。

新城控股是在上一輪地產上行周期中快速崛起的一類典型房企。順勢向前沖,槓桿用到極致,不留餘地。

今年年初,證監會對多家房企進行了問詢,高位運行的新城控股也被問到了關於負債、利潤、企業運營等方面的諸多問題。

當房地產快速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負面事件來臨,大量的債務償還壓力滾滾而來,資本市場向來不會雪中送炭,拋售資產只能是第一步,就像壁虎斷尾求生。

【關注樂居二手房,獲取更多購房資訊】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P0mLGwBmyVoG_1Zrd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