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12個村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分別是......

2019-07-30     貴州發布

7月28日,全國鄉村旅遊(民宿)工作現場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貴州12個村莊榜上有名。

據悉,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共同遴選推出。會議提出,將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提供專項金融支持,未來5年,中國農行將向全國旅遊重點村提供1000億元意向性信用額度。

貴州入選村莊

文化和旅遊部負責人在會上指出,要將規範發展鄉村民宿作為推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他表示,要堅持文化引領、鄉村特色,防止鄉村民宿成為城市酒店的「克隆版」、農家樂的簡單「翻新版」;要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破壞鄉村原有風貌;要堅持農民主體、大眾消費,避免奢侈化、怪異化、高價化,偏離鄉村民宿發展本真。

文化和旅遊部負責人強調,要把鄉村民宿發展與脫貧致富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農民、貧困戶積極參與民宿的經營服務,提升脫貧致富能力。科學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民宿建設,探索農戶自主經營、「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創客+農戶」、「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模式。

一起來認識下

貴州上榜的這些村莊吧!

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正如它過去的名字一樣,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黨的十八大以來,花茂村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積極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培育蔬菜、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如今的花茂村舊貌換新顏,隨處可見的綠水青山,稍加修飾,便成了能帶領村民致富的金山銀山。

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

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座落在神秘的梵凈山腳,風景如畫的太平河畔,至今仍保持土家村落的傳統格局,體現了傳統土家族的社會結構特徵,雲舍土家「金錢杆」2007年被列入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裡被稱為「中國土家第一村」。近年來,縣委政府把雲舍作為重點鄉村旅遊示範村打造,該村農家樂生意日益火爆,村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台江縣老屯鄉長灘村

近年來,長灘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老屯鄉加快實施建設規劃,並以春有油菜花、夏有荷花經濟觀賞一體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優美宜居環境,使得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也發生巨大改變。

六盤水市盤州市淤泥鄉岩博村

岩博村曾經是一個「路不通、水不通,一窮二白兩手空」,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貧困村。通過發展養殖、釀造、加工、旅遊等產業,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變成了「山上果、路邊花,村企興旺人人夸」,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0元的小康村,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了610萬元,實現了貧困村出列與小康村達標、人居環境整治與人文素質提升、現代農業與全域旅遊「三個合一」。

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自身實際,以「三權」促「三變」改革為抓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改革推動、合股聯營、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新時期脫貧攻堅塘約之路,實現了從二類貧困村向「小康示範村」的華麗嬗變,為農村脫貧探索出了「塘約經驗」。

惠水縣漣江街道好花紅村

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作為布依傳世民歌《好花紅》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在《好花紅》優美的旋律中,好花紅村村民勤勞奮進,奮勇拼搏,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逐浪前行,經過不斷努力,好花紅村舊貌換新顏。如今,這裡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到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盡享鄉村旅遊的樂趣,旅遊發展紅利惠及各家各戶。

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

一條渠,改變了團結村昔日缺水少糧的歷史,更連接著全村人對戰天鬥地誓把貧困脫的希望夢想和憧憬。在大發精神的鼓舞指引下,當地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苦幹實幹,團結村正在發生令人驚嘆的山川巨變:在這裡,一間間農房變成了坐落于山谷間的漂亮民宿;在這裡,班車開到群眾家門口,醫生看病全天候;在這裡,曾經困羈于山的貧困小鄉村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競相而來的旅遊地。

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鎮槐安村

遵義市新舟鎮槐安村,位於大婁山東麓洛安江中游。近年,新舟鎮作為遵義市新蒲新區全景旅遊打造的重點,推出了一系列供遊人休閒度假的景區,為遊客準備了四季能飽眼福的精神大餐。

開陽縣南江布依族苗族鄉龍廣村

南江鄉龍廣村位於開陽縣南部,橫跨南江大峽谷景區。近年來,南江鄉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依託南江大峽谷自然優勢,組織開展精品旅遊帶、精品旅遊線路規劃和重點景區規劃工作,全力建設旅遊鄉鎮,有效提升鄉村旅遊知名度。同時,以「水東文化」為魂,以龍廣村獨有的自然山水、生態風光為形,實施旅遊資源聯合開發。

興義市萬峰林街道上納灰村

上納灰村作為興義市生態文化和生態綠化的亮點,全村森林資源達7365畝,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683.08畝,管護公益林面積4681.3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到72%以上,上納灰村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開辦農家樂,建設高端民宿客棧,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村民素養,純化了民風,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也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生態文化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六盤水市水城縣蟠龍鎮百車河村

行走在水城縣蟠龍鎮各村寨,映入眼帘的是通村通組道路四周延伸,直至家家戶戶門前;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在綠樹環抱中顯得分外整齊漂亮……這是蟠龍鎮實施「三改三化」、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這片土地帶來的「翻新」變化。

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木寨村

近年來,木寨村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為核心,在核桃鄉率先實現組組通硬化路,目前木寨村90%以上的群眾連戶路、院壩已硬化。為了更好地聯結群眾利益,讓鄉村旅遊帶動群眾增收,木寨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依託,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積極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推動村集體經濟與群眾增收實現雙贏。

貴州發布綜合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OBdQWwB8g2yegNDnL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