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結節手術至少切掉大於小結節10倍的正常肺組織

2019-07-13     看呼吸

已經是第三次為肺小結節的話題採訪支修益教授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支教授是以一個親歷的故事開場:

「一個30歲的護士,在單位健康體檢首次進行胸部CT檢查後右上肺發現肺小結節,被所在醫院的胸外科確診為「肺癌」,建議儘快手術治療。姑娘不甘心,在家人陪同下進京求醫,在北京兩家國內知名的三甲醫院胸外科會診結果都是屢遭肺癌「打擊」……就在她近乎絕望時,終於遇到了一個持不同意見的醫生,他讓她先進行40天的抗炎治療……不久前,我到濰坊肺結節會診診療中心會診時姑娘找到我,抗炎治療後複查的胸部CT發現肺結節明顯縮小,而且一看就是肺部炎性陰影。」

支修益教授談到,「以前沒有胸部CT的年代,胸片發現肺小結節的確很困難,特別是在肋骨、縱隔和膈肌附近的亞厘米結節。現在,隨著胸部CT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肺小結節『被』發現。而其中許多肺小結節可能是一直伴隨我們成長的肺部良性結節或陳舊病變,只是第一次做胸部CT被發現而已。」現在在我國各省市的每個地區、每個醫院幾乎每天都會發現肺小結節的「病人」。肺小結節的診斷技術提高了,但過度治療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許多醫院的胸外科手術量增加60%~70%,甚至翻了一番

支修益教授介紹,「近年來,因健康體檢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發現的肺小結節的人數明顯增多,全國各地胸外科界肺小結節手術量明顯上升,許多醫院的胸外科手術量近兩年幾乎翻了一番,有些地區醫院胸外科肺手術量增加了60%~70%,增加的胸外科手術幾乎都是肺小結節或肺結節的切除手術,其中有些醫院胸外科手術切除的病例中有20%的患者並不是肺癌。

低劑量螺旋CT

支修益教授談到,「從身邊的例子發現,由於以前我們針對肺癌防治和肺癌診療進展的科普知識宣傳不到位,公眾對肺小結節的過度恐慌,對肺癌的過度懼怕,許多人是首次胸部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甚至是直徑<5mm的肺部微小結節都擔心可能是肺癌,東找人西找人急於要求儘快手術切除肺結節。有些地方、有些醫院、有些胸外科已經出現了肺部小結節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趨勢。

肺部小結節90%以上都為良性

支修益教授介紹,「首次通過健康體檢或肺癌篩查項目做胸部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90%以上都為良性,良性的肺小結節不需要臨床干預,更不需要外科手術進行干預或手術處理,即使術後病理診斷的肺原位癌,有些5年,甚至10年可能都不會有什麼變化。首次做胸部CT發現的肺小結節『病人』千萬不要驚慌,這僅僅只是第一次「被發現」肺部有小結節,並不是剛剛長的肺小結節,需要一個階段的觀察,再次複查胸部CT時醫師會根據肺結節的變化特徵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有些肺良性結節真的不需要外科手術干預,有的是幾十年歲月留下的瘢痕,是肺部陳舊性病變或是肺部的良性結節,就像我們頭上的白頭髮、眼角旁的皺紋一樣屬於正常改變。所以,請那些首次做胸部CT檢查發現肺部小結節的朋友一定要放寬心,千萬不要過度恐慌,更不要一發現小結節就急於東找人西找人「急診」手術!有些肺小結節長得「像壞人」,但不一定就是「壞人」,就像我們熟悉的那些反派演員扮演的角色一樣。

支修益教授在此強調

健康體檢時胸部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千萬不要急於外科手術,特別是一生中首次行胸部CT檢查時發現的肺部亞厘米微小結節(<8mm)不建議立即手術,胸外科醫生一定要「刀下留情」!也再次呼籲並建議胸外科醫生一定要進行隨診和定期複查胸部CT,對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小結節,特別是亞厘米微小結節(<1cm的統稱)要進行隨診,一定要留出一個肺結節的觀察期。在觀察期,根據肺結節的大小、肺結節影像學形態特徵等決定複查胸部CT的間隔時間,有些肺結節可能需要三個月或半年複查一次,有些肺小結節也可能就是年度健康體檢時再複查胸部CT。

腫瘤標誌物檢查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複查時除了做胸部CT檢查,還需要結合血液腫瘤標誌物、肺癌血清抗體和相關肺癌分子標誌物的檢查結果。現在新推出的液體活檢項目如肺癌血清抗體七項,要與觀察期的胸部CT複查相結合,綜合判斷肺部磨玻璃陰影、直徑<2cm的肺部小結節是否「疑似肺癌」,或有可能是早期肺癌?是否需要醫療干預,是否需要外科手術干預,哪些小結節根本就不需要臨床干預。」

手術時,至少大於小結節10倍的正常肺組織被切掉!

支修益教授呼籲各地的胸外科學會主委和各地區胸外科學科帶頭人要對近年來肺小結節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以及過於積極的肺小結節外科手術說「不」!即使是首次胸部CT檢查發現的肺小結節考慮是「原位癌或微浸潤癌」,也可以再觀察三個月、半年,甚至是定期觀察一年,對疾病的整體預後沒有任何影響。

有些胸部CT發現的肺部炎性陰影,規律消炎治療2周,過1-3個月複查胸部CT發現那個肺結節陰影消失了。如果一個可以用抗炎藥物就能使肺部小結節消失的中老年朋友,做了肺切除手術不就是等於「白開一刀」嘛!

支修益教授介紹,擬診肺癌的肺小結節外科手術沒有肺結節剔除術,都是肺部分切除包括肺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至少大於小結節10倍鄰近的正常肺組織被切掉,即使是做肺楔形切除術也要「犧牲」部分肺組織。肺部分切除或稱之為亞肺葉切除是消除了病人的「心理負擔」,但同樣也會損失正常的肺組織和肺功能,中青年肺結節切除可能覺得術後恢復快,沒什麼事兒,中老年人術後康復就需要一定時間,更何況一個肺良性結節或陳舊病灶為什麼要受罪做肺部分切除呢?而且,有些初次胸部CT檢查時發現的肺小結節還不止一個,上肺一個下肺一個、左肺一個右肺一個,甚至是雙肺多髮結節。手術切除兩個以上的肺良性小結節,無論是肺楔形切除,還是解剖性肺段切除,都會影響『病人』的肺功能。

中青年「病人」,因雙肺多發肺小結節做了雙肺的亞肺葉切除手術,如果病理報告都是良性結節就是正常健康人。待到七、八十歲,長壽到八、九十歲,早年切除那麼多正常的肺組織應該會影響肺活量肺功能。萬一10年、20年以後再患肺部疾病或早期肺癌,如何做二次開胸手術或做余肺切除手術?


支修益教授希望中老年朋友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科學正確對待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正視歲月帶給我們器官的衰老變化如面部皺紋、老年斑、白頭髮等,老年朋友出現的「將軍肚」、乳房下垂、前列腺增生、某些器官功能出現衰退的跡象。其實首次做胸部CT檢查發現的肺部出現小結節許多都是正常的良性改變或陳舊病變,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第一時間急於手術。我們是要警惕肺癌和早診早治工作,我們是呼籲要重視肺癌篩查工作,通過胸部CT檢查有助於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肺癌,但也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一定要警惕肺部小結節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5mm的肺部微小結節,一年或二年之內不臨床干預都沒有很大的威脅

支修益教授解釋說,「純磨玻璃病變即使大於2厘米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觀察的過程中,肺磨玻璃病變中實性成分大於25%需要我們警惕,如果實性成分大於50%需要高度警惕。對於肺部亞厘米肺部微小結節、<2cm、3cm的純磨玻璃樣肺陰影(即無實性成分的肺磨玻璃陰影),建議『病人』進行觀察,定期複查胸部CT;如果複查過程中,肺部小結節有增大的趨勢或者磨玻璃陰影開始有實性的改變,我們會根據磨玻璃病變中實性成分的比例變化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臨床干預。判斷何時外科干預主要依靠磨玻璃結節的大小變化、實性成分比例的變化。純磨玻璃陰影可以半年複查一次,甚至可以一年複查一次,許多肺純磨玻璃陰影5-6年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微小結節(直徑<5mm),小結節(直徑5-10 mm),肺結節(直徑 30 mm以下)。

  • <5mm的微小結節對於病人來說,半年甚至一兩年之內都沒有很大的威脅,可以放心的在基層醫院管理;
  • 5-10 mm的小結節可以在有診治經驗的中國肺癌防治聯盟肺結節診治分中心管理;
  • ≥10 mm的肺結節則應該儘早診治,如果不能確診,建議多學科會診(MDT)。

支修益教授建議

目前進行的肺癌篩查項目都是針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行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和血液腫瘤標誌物檢查,不提倡40歲以下人群的年度健康體檢也做胸部CT檢查。肺癌篩查項目一定要鎖定在肺癌高發地區,針對肺癌高發人群,有效的篩查手段是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對於沒有進入肺癌篩查項目的中老年朋友,我建議也要重視年度健康體檢。建議五、六十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如果這輩子還沒做過胸部CT檢查,建議去做一次平掃的胸部CT,用CT給自己的雙肺留個『底版』。如果2019年的胸部CT片就發現肺里有個『皺紋』,2024年再做胸部CT檢查時發現5年前的這個肺小結節沒有任何變化,你就不會擔憂驚慌了。所以這張『底版』很重要!

專家介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O6aGGwBmyVoG_1Zju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