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有一個新建的景點,被稱為活的陶瓷博物館,遊客都喜歡來

2021-02-02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景德鎮有一個新建的景點,被稱為活的陶瓷博物館,遊客都喜歡來

景德鎮有一家全國唯一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旅遊景區,那就是古窯民俗博覽區。在這裡可以找到古代歷代以來的古窯,因此這個景區被很多的專家稱為活的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的古窯從五代開始,經歷了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不斷的壯大,也發展出很多不同的古窯。在古窯民俗博覽區可以一起看完景德鎮歷代以來的古窯展示。

在古窯展示區有宋代的龍窯、元代的饅頭窯、明代的葫蘆窯、清代的鎮窯…… 陶瓷民俗展區有十二棟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還有天后宮、瓷碑長廊等景點,這裡位於楓樹山的蟠龍崗上,占地面積有83公頃,可以遊覽的的範圍還是很大的。

乘坐公交車到達山腳下,需要步行一段路才能到達景區門口,或者直接打車可以到達景區門口。如果是網絡購票,只能在購買後一個小時之後進入景區,如果現場買票則可以即時進入景區。

進入景區後,步行10分鐘便可以來到窯神童賓青銅像這裡,這是一個很大的廣場,周圍有可以休息和吃東西的地方,廣場的右邊是歷代古窯展示區,左邊則是明清建築群區。

從右邊開始遊覽,首先會經過風火仙師廟。在景德鎮的制瓷業中,風火仙師是他們所祭拜的一個特殊的人,這位神便是童賓。在古代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是他用自己的身軀鑄就了上好的瓷器,從而景德鎮的工人們為了紀念他,並給他設立祠堂,敕封童賓為風火仙師。

在歷代古窯展示區,不僅有各個朝代的古窯還有作坊可以參觀,還有很多作坊可以參觀。景德鎮人把手工制瓷作坊叫做胚房,這裡是生產瓷坯的場所。在這裡一共有6個作坊,他們是三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庭院式建築。

作坊的北邊是正間,這裡是成形操作的地方,南邊則是存放原料的地方,中間是用來淘洗泥料和晾曬胚體的地方。如今很多作坊都有各個商鋪入駐,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各種瓷器是如何誕生的還有很多精美的瓷器可以購買。

1、2號作坊是小器作,這裡用於生產日常用的瓷器為主,包括碗、蠱、碟等品種,造型規整,非常細膩,素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

3、4號作坊是大件作,那麼何為大件呢?產品以大、奇而得名,這座作坊生產的是萬件瓶、千件缸、大盤之類的陳設瓷器,而這些產品的製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也充分體現了景德鎮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制瓷技藝。

5、6號作坊是脫胎作,所謂脫胎就是指瓷器胎體薄得就像脫去胎質,純以釉成,這裡生產質量最佳的盤、碗、杯、碟。而脫胎器的生產對制瓷原料成型工藝和上升條件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

走過了作坊區,便來到了古窯區,在古窯區的路上,旁邊有很多的窯柴堆。這曾是景德鎮傳統製作燒煉使用的馬尾松柴,這個柴堆是瓷工們發明的一種貯存窯柴的方法,既避免雨淋日曬,又防止柴火自燃。

清代鎮窯是我國傳統窯爐中獨具風格的瓷窯,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最具價值的古窯瓷窯。

清代獅子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外形像獅子而得名,它以槎柴為燃料,因此又被稱為槎窯,多用來燒制民用瓷器。

宋代的龍窯是我國傳統的陶瓷窯爐之一,窯爐依山勢傾斜砌築,形狀似龍而得名。龍窯造價低、裝燒量大,為景德鎮是那個帶的瓷業興盛作出了傑出的共享。

元代饅頭窯是景德鎮宋元明時期使用的典型瓷窯之一,因窯形近似饅頭而得名,饅頭窯屬於半倒焰式窯爐,它燒成溫度可高達1300攝氏度,並且還可以形成還原氣氛。

饅頭窯和龍窯中間還有一個唐英紀念館,唐英在清雍正六年的時候命駐景德鎮御廠任協理官,用了20年的時間管理景德鎮御廠,並在研究,仿古、創新均獲得巨大成就,人們為了緬懷前賢,建立了唐英紀念館。

明代的葫蘆窯是景德鎮葫蘆形柴燒瓷窯的簡稱,這是景德鎮特有的瓷窯,最早出現於元末明初,到了清出現鎮窯後才停止使用,它有龍窯和饅頭窯的優點,對於景德鎮明清制瓷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明清御窯是專門燒制皇家御用瓷器的地方,當年不知道燒制了多少的國寶瓷器,到了這裡,歷代古代古窯展區也就逛完了。然後放回童賓青銅像廣場,去往另一側的建築群。

從清園開始向後行走,沿著玉華堂、大夫第直到最後的瓷碑長廊,左邊是天后宮、祖師廟。清園裡有四棟清代建築,包含「玉華堂」、「大夫第」、滄溪民宅、窯柴行老闆住宅。另一側的明閭包含閭門、店鋪、祠堂、民宅等八棟建築。

如今古窯民俗博覽區集中再現了瓷都景德鎮的千年制瓷歷史,一個景區就可以看完景德鎮的各個古窯,這裡被譽為了最具中華神韻的陶瓷文化景區,那麼,你來過嗎?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KBYYXcB8MnI47Ij1i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