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成長過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崛起的過程中,總會積累起對外界的不滿和仇恨,自己轉身成功了,如何面對昔日的仇家?是睚眥必報,還是杯釋前嫌?真正的權謀家都是基於利害計算之後的選擇,而不是基於胸懷和個人品德。
【案例】《資治通鑑》第116卷 晉紀38:這一年,東晉任命敦煌人索邈為梁州刺史。當初,索邈居住在漢川,與梁州別駕姜顯有矛盾,過了十五年,索邈反過來鎮守漢川。姜顯於是脫去衣服,光著上身,表示待罪,出來等候迎接他。索邈見了姜顯,臉沒有絲毫不高興的樣子,而且對他還更加優厚。索邈退入內宅之後,對別人說:「我過去在這裡居住,有許多年都不如意,如果記恨姜顯,那麼害怕的人一定還有很多。只要他能服從就很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報仇解恨,逞自己一時的快意呢!」全州境內的百姓官員,聽說了他這話之後,都非常高興。
【解析】
漢朝飛將軍李廣,再次被啟用之後,就立即調來昔日欺負自己的霸陵衛,找機會殺了,因為李廣知道,自己的權力隨著戰爭結束,也就隨時會丟失。所以,趁著機會除掉仇家,這樣有個示範效應,以後自己沒權力的時候,別人都不敢在欺負自己,都會忌憚他會再次崛起。
而本文中的索邈也面臨這樣的問題,終於眼眉吐氣,有能力把昔日的仇家狠狠的踩在腳下了,他做出的什麼樣的選擇,又是基於什麼樣的算計呢?他的昔日仇家又是如何做的呢?
1、姜顯的肉袒請罪
可以這麼說,姜顯得知索邈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之後,內心肯定是極端複雜的。後悔自己的當初的行為,恐懼當前的處境,是跑還是不跑?家大業大,在亂世能跑到哪裡。不跑該怎麼做?私下去找索邈道歉?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他採用了一個大家都熟悉的行為藝術,肉袒請罪。
姜顯於是在公開迎接索邈的時候,脫去上衣,下跪請罪。這樣公開的場合,做出這樣的姿態。表面十分誠懇,敢於當眾認錯。其實這是當眾道德綁架了索邈。如果索邈當眾無視或是譏諷,這次迎接的人,都會立即把這個消息傳播出去,索邈給大眾一個心胸狹窄的形象。
2、索邈的虛懷若谷
面對赤裸上身,跪著的姜顯,此時的索邈內心也是複雜的,你小子也有今天,真想直接一口濃痰吐在他臉上,然後一腳踹上去,把頭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大丈夫的快意恩仇莫過於揚眉吐氣。但是看著周圍迎接的眾官員,索邈忍住了,連忙扶起,還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忙說,兄弟多慮了。
可以說,作為索邈,忍住了自己情緒,他知道,曾經得罪他的人很多,如果這次收拾了姜顯,其他的人會人人自危,以後自己開展工作就會有重重阻力,畢竟自己在這裡缺乏足夠的根基。這時候還不能報復。只能展示胸懷,等自己做大實力,有自己根基了,這種小人都不用自己出手,別人就代勞收拾了。
3、大眾的聞之皆悅
面對新上任的索邈,大多數官員的內心都是五味雜陳。有矛盾的,都在看索邈對姜顯的態度,來決定自己未來的行為。那些沒有矛盾的也都在觀望新領導的胸懷,看看是不是以後容易相處。當得知姜顯被原諒「且無慍色,待之彌厚。」大家懸著的心都放下了,都很開心。
真正的高手處理事情,不僅僅依照自己的情緒驅動,而是基於利害的算計。不僅僅看單一的影響,更要看到其行為的示範效應。尤其是對仇家的處理,權謀家大多採用秋後算帳,隱忍多年,待其沒有示範效應和後遺症了,才痛下殺手。北魏國主殺掉看不起自己的高邑公莫題,等了近30年。
寫到這些,很多人就有疑問了,不是說,權謀家內心的算計不能公布嘛,為什麼這裡索邈卻要對手下人說出來,並傳播出去呢?因為其他人都是玩政治的,都不信什麼胸懷,只有聽到索邈基於利害的計算過程,大家才能夠明白,索邈很理性,不會,也不敢,收拾他們。這個理性的計算,相當於給了眾人一定定心丸。這樣的內心坦露不僅僅不是被認為是陰暗,恰恰是展示政治家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