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村就在新疆,它的面積相當於一個深圳,三分之一上海。
它是中國最大的村落有2000多平方公里;
它也是最難到達的村落,因為它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
在一個多世紀以前,世人對它還一無所知;
想要去到這裡,你將經歷,起起落落,兜兜轉轉,沙塵滾滾的真正沙漠「公路」:
你將體驗,穿過一片又一片蘆葦盪,翻越一個又一個沙丘,看日照金山紅、看大漠落日圓、走過雪滿崑崙路:
攝影/小強先森
你將經歷不同的西域風情,走進無人區,走進沒有地圖可指示的路:
經歷了所有種種,你才能到達在中國最大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238公里的,達里雅布依。
攝影/小強先森
達里雅布依,一個被稱為「塔克拉瑪乾的肚臍」的綠洲,是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之一。
攝影/趙來清
這裡的人稱為克里雅人,這是一個原始的村落,幾百公里沙漠不通公路,幾乎與世隔絕。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
採挖大芸的克里雅人
攝影/趙來清
採挖大芸的克里雅人
攝影/趙來清
他們生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而他們的家園,達里雅布依,依河而建,背靠沙漠,胡楊成林。他們在沙漠裡存在了幾千年都未被記載,完全與世隔絕。
達里雅布依鄉可能是全中國最難到達的鄉,在被發現之前,神秘的克里雅人在400多年間一直不為人所知。
攝影/趙來清
至上世紀50年代,和田縣政府才知道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沙漠裡,有這樣一群村民。
走進帕米高原
馳騁塔莎公路
喀喇崑崙公路
阿和沙漠公路
走進以前地圖上沒有的——達里雅布依
在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邊緣,有一條河緩緩流向沙漠腹地,這就是著名的克里雅河。
攝影/wangxyv
攝影/wangxyv
攝影/wangxyv
克里雅河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後,在沙漠中形成了一片綠洲,這片綠洲就是達里雅布依人生活的地方,這裡被許多地質專家譽為大漠深處的「桃花源」。
來源/屈光度
達里雅布依,維吾爾語意為「大河沿」。這裡沿河兩岸生長約57.5萬畝的胡楊、紅柳和蘆葦等沙漠植被,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
攝影/行者
來到這裡一路上看不到一絲人煙,沿途只是一種恍若時空停滯的感覺,連綿起伏的沙丘,蜿蜒的河流,流金的胡楊、枯萎的灌木以及散漫的羊群。
來源/滑行的貓
19世界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發現了克里雅人,但至今歷史並未因他的發現而讓那裡喧囂起來。這個民族一直被視為"來歷不明"的民族一直存在著。
攝影/蔡宇知
由於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他們始終離群索居,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封閉的生活方式使得這裡古樸神奇。
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這個被稱為「中國第一村」的部落位於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處,方圓近300平方公里,極分散地居住著近200戶人家約2000人。他們就是克里雅人。
攝影/行者
攝影/行者
這個部落至今仍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楊木建造而成,以饢和羊肉為主要食品,生活簡單,通常幾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
來源/丁丁歷險記
因為這裡幾乎沒有雨天,所以只有在水井邊打水,有時候打上來的水多半有沙子。
來源/丁丁歷險記
來源/丁丁歷險記
達里雅布依它曾有過一個地名叫:通古斯巴孜特,在現在使用的中國地圖上也找不到這個地名。現在這裡還過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生活。
攝影/行者
這裡的主食是一種名為「庫買奇」的麵食。火膛里永遠有一堆沙,胡楊樹枝在火膛中燃燒時,將麵餅攤在熱沙上,再蓋一層熱沙。
攝影/光影
攝影/光影
有貴客時,克里雅人便宰羊款待。克里雅人以肉為主食,除了皮芽子(洋蔥)、恰麻菇、胡蘿蔔、大蔥、大蒜這些,其他的蔬菜幾乎都不被接受。
攝影/小強先森
攝影/張琦
每年春秋季會有商販從幾百公里外縣城來到此地,當地人會從商販手中換些麵粉和零碎的生活日用品。也許是與世隔絕,至今保持了原始的維吾爾族民風。
攝影/湖光秋水
自駕路線:烏魯木齊--(470公里)庫爾勒--(160公里)輪台縣輪南鎮--穿沙漠公路--(522公里)民豐縣--(126公里)于田縣--(220公里,無路,穿沙漠故河道)克里雅河尾閭
關於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
攝影/小強先生
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歷史的確讓人難以捉摸。
攝影/wangxyv
因為現代文明的滲透,為提高生活質量,當地政府曾想把他們遷出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克里雅人和他們的羊群都不贊成。他們說他們屬於「達里雅布依」,屬於自然,是自然的孩子。
一方面,因為這裡的牲畜以胡楊為生(夏秋以胡楊嫩枝為食,冬春則啃干蘆葦),非胡楊不食,非克里雅鹹水不飲,事實是離開艱苦「達里雅布依」反而難活。
另一方面,克里雅人祖祖輩輩習慣了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與環境,就算生活再艱難,也不願意遠離故土。偶爾去一趟于田縣城,住不了幾天,心裡就急著要回家。
於是,政府和部隊贈送給他們大卡車,他們開了卡車到于田縣城去趕集,賣掉柴禾和羊皮,換回珍貴的茶和鹽。
克里雅人順應自然、泰然相處,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人性中的互助之美讓他們生生不息。
在酷旱的年份,他們會削減自己的羊群,縮小自己的地盤,讓別人也能生存下去,這不需要附加任何條件;如果有人不幸失去了羊群,他會投靠朋友和親戚,這讓生活無望的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廣袤的沙漠環境使這裡的牧民居住得非常分散,交通靠馬和駱駝,現在主要靠摩托車。距離成了一種牽掛,難得見面時,致禮問候成了一種快樂。結婚時,都得提前一個月送請柬。
村裡有一所小學,設置有1—3年級,有42個學生,7個老師。
歷史行進到今天,他們似乎從來就不需要網際網路、高鐵、微信等現代文明。他們是「大漠隱者」、古西域土著的「活標本」,沙漠裡的「原始部落」,地理因素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影響明顯。
這一方「遺世而獨立」的土地,因為封閉而突顯獨特,吸引著花花世界中的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探訪。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西域都護府所在地,有著生態旅遊勝地的美稱。
輪台還擁有世界上已經存活了6500萬年的胡楊林風景帶,還毗鄰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每年秋天都會吸引國內外數萬計的遊客而來。
此外,還有有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母親河,眾多的歷史古蹟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是旅遊的好去處。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在沙漠腹地,塔中石油人每年向祖國奉獻石油均在百萬噸以上,給塔克拉瑪干帶來了無限生機。
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沙漠公路像一條游弋茫茫沙海的黑色長龍,順著沙丘間低地起伏延伸。
來源/南方都市報
提示:
1:有考察隊進入達里雅布依頗費了一番周折。 先從庫爾勒穿越沙漠公路到民豐,然後經于田裝備給養後順克里雅河道北行,最終到達達里雅布依時,剛好用了3天。
2:如果想自駕進入,需通過當地有關部門,在途中有檢查站,切勿冒然前往;
3:也可找當地司機有熟練的駕車經驗,一天時間便可到達,想看領略沿途克里雅河美好景色,用兩天時間差不多。
位於沙漠深處,遺世而獨立
景色美得無法無天
甚至現在都很難到達
這就是中國最大村!
來源:新疆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