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時隔六年重奪PISA榜首,江浙滬京學生成績問鼎全球

2019-12-04     閱讀第一

綜合整理 | Vivi

01. 時隔六年,中國重回榜首!

北京時間2019年12月3日下午3點多,世界經合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發表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結果(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

令人振奮的消息是: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閱讀、數學、科學測試成績均居全球第一,全面趕超了上一屆「霸主」新加坡!中國澳門、香港地區亦表現不俗,分別位居第四、第五名!

而在上一屆2015年的排名中,中國從兩屆第一的名次「一落千丈」到全球排名第十,如今重回「王位」,這一結果確實叫人欣慰。

我們第一時間跟進PISA官網消息,摘取了本屆測試結果中中國學生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以及相應的具體表現。

1、逾60萬名全球各地區中學生參與測試

2018年,共超過60萬名15歲在校中學生代表79個國家和經濟體的3200萬名學生參加了兩個小時的PISA測試。

何為PISA?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測試的名稱並不陌生,但PISA的測試標準、目的、框架究竟是什麼,可能還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PISA 中文翻譯為「學生能力國際評估」,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即將完成或完成義務教育之後,是否能夠掌握參與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這項測驗每三年舉行一次,採用多語言統一試卷,不偏袒任何國家的學生。

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為3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我們在OECD發布的《PISA全球素養框架》中可以清晰看到2018年PISA測試的基礎和目的:

2、中國大陸學生全科領先

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在所有參與國家中,數學和科學方面表現均遙遙領先,只有閱讀方面,新加坡緊隨其後。

從PISA提供分析報告具體數據來看:

  • 閱讀測試中,新加坡(549)以6分之差緊隨中國大陸(555)之後,中國澳門(525)、中國香港(524)與愛沙尼亞(523)分別以1分之差位居第三至第五名;

  • 數學測試中,中國大陸(591)穩居第一,新加坡(569)、中國澳門(558)、中國香港(551)、中華台灣(531)也已一定的分差分別位居第二至第五名;

  • 科學測試中,中國大陸(590)也遙遙領先,新加坡(551)、中國澳門(544)分別為第二、第三名,值得關注的是,愛沙尼亞(530)、日本(529)位列第三、第五名,中國香港(516)、中華台北(516)以1分之差分別位列第九、第十名。

3、數字化閱讀是本屆重點,中國學生領先全球

在PISA的分析報告中,把數字閱讀時代下學生應具備的技能單拎出來,成為本屆測試關注的重點之一。

過去,學生可以在教科書上找到問題的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往往是單一的。而科技發展至今,他們可以從網絡上找到無數種答案,而這考驗學生是否能從海量的在線文本中評估信息的正確性與可信度。

PISA強調了,測試想要考驗學生的不僅是單純的閱讀能力,更是學生在閱讀不熟悉的話題時,是否能夠區分事實與觀點的能力。話句話說,就是我們常提到的批判性思維能力(Critical thinking)。

讓我們驕傲的是,中國大陸學學生喜愛閱讀,在數字閱讀時代需要的多重文本閱讀能力、評價和反思能力上都表現出色,已經勝任了數字閱讀時代的要求。即使是代表中國大陸參與測試的這四個省市中10%最弱勢的學生,其閱讀能力都超過了OECD國家/地區的平均學生水平。

4、中國學生每周學習時間持續高於各國

與優異的成績相對應地,中國大陸學生每周學習時間在55-60小時之間,遠高於大多數國家。

02. 回顧PISA歷史

中國成績「一波三折」

1、2009年首奪第一

2009年,首次代表中國大陸參加PISA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全部三項評價中,均排首位。

這一結果立即引起國內外教育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歐美多家媒體驚呼「意外」,並追蹤分析上海在教育上的成功經驗。而在國內,卻引來諸多爭議。有評論說,這「不能遮蔽中國教育的落後」。

在這份成績單上,閱讀素養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上海、韓國、芬蘭、中國香港、新加坡,數學素養前五位為中國上海、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中華台北,科學素養前五位為中國上海、芬蘭、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日本。除了芬蘭之外,亞洲國家和地區可謂獨占鰲頭。

2、2012年再奪第一

2013年12月,經合組織公布了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2012年PISA測試結果,上海學生在三個科目中均排名第一。只是在計算機問題解決能力上稍顯不足,位居第六。

3、2015年「一落千丈」

2015年,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的學生代表中國大陸參加測試,內容涵蓋科學、閱讀、數學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科學是那一屆的主要測試內容。

最終,新加坡在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參數評估的教育系統中獨占鰲頭,超過此前第一的中國。

在科學測試中,除了愛沙尼亞、芬蘭和加拿大以外,前十名皆花落亞洲。新加坡第一,日本第二,中國台灣位居第四,澳門和香港地區分別是第六和第九名,中國大陸僅排在第十名。

在數學測試中,香港、澳門地區分別奪得亞、季軍,中國大陸位列第六。

在閱讀測試中,新加坡摘得第一名,香港地區和加拿大分別位於第二、三名,中國大陸跌至第27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和2012年的PISA測試中,上海學生在科學、閱讀和數學三大領域仍連續兩次名列榜首。

03. 「勁敵」新加坡

與「黑馬」愛沙尼亞

一方面,中國學生的優異表現令人喜悅;另一方面,從幾屆排名的變動來看,表現一直穩定良好的新加坡與近幾年飛速攀升的愛沙尼亞,其教育體系中還是有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1、東西結合的新加坡教育模式

關於新加坡的教育,有這麼幾項數據:

  • 在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測試結果,新加坡幾乎年年排名第一;


  • 2015PISA測試,新加坡學生的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都是第一;


  • 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採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清華附小的國際班也在用;


  • 除了數學教育之外,新加坡的整體基礎教育,亞洲都排名第一。

新加坡現行的教育模式,起源於1980年代。當時新加坡教改,一批老師代表國家教育部,考察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學校後,決定用西方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結合亞洲的習題訓練和培訓效率,創造了「新加坡教育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說吸取了東西方所長。

在東西結合的教育模式下,更實際的是教師待遇。新加坡畢業生到政府中小學當老師的起薪是,每月$3000新幣(約合15,000人民幣),加上減稅等優惠,實際收入和待遇是很不錯的。所以,教師行業能吸引到一批優秀的畢業生,甚至有在頂尖投行工作的人,幾年後選擇到政府辦的中小學教書。

而根據瓦爾吉基金會在《全球教師狀況指數》(Global Teacher Status Index)中對35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PISA評比中的得分高低同該國教師的社會地位有直接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此指數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一。)

在培養學生方面,新加坡的學校非常注重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團隊意識和領導力。另外,學校還非常注重東西結合培養價值觀,大都開設一門叫做Character & Citizenship Education (CCE)公民品德的課程, 既傳播東方傳統價值觀,也培養全球公民 ,孩子要學習孝敬長輩、鄰里和諧、尊重不同種族(新加坡是多種族社會)、討論全球話題、做義工服務社會等。這一點與PISA測試的目標導向不謀而合。

2、科技教育強國愛沙尼亞

如果說新加坡教育是一直以來的全球關注點,那麼愛沙尼亞就可謂是一匹「教育黑馬」。

愛沙尼亞素來以高科技著稱,目前還是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

2010年,愛沙尼亞PISA雖排名第13位,卻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水平;2016年,愛沙尼亞更是闖入PISA5強,與PISA老牌「霸主」芬蘭不相上下,領跑歐洲。

自1998年起,所有的愛沙尼亞學校都已聯網,同時將在2020年,全面實現「教科書數字化」

此外,學校還提供程式設計與機器人學作為選修科目,同時也對此提供足夠兩班人數使用的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設備,還有就是校園全面覆蓋WIFI,就連孩子們休息的沙發扶手旁邊都提供充電插座。

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考試,愛沙尼亞都已實現電子化,他們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筆記本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對於電子成癮的問題,愛沙尼亞提倡「引導而非禁止」,通過學校中的各個環節鼓勵學生積極使用電子科技。

在教育問題上,愛沙尼亞向來不吝嗇。經合組織(OECD)指出,愛沙尼亞每年將國內生產總額的5%編列為教育支出,並迅速讓這個只有130萬人口的波羅地海小國家一躍成為歐洲的科技先驅。

最後,在為中國學生的好成績高興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PISA官網上發布的一則訊息——在下一屆2021年的PISA測試中,將新增「creative thinking」(創造性思維)的測試。

每隔3年,PISA就會增加一個新的測試元素,看各國學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發展中,是否與時俱進地具備未來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比如, 2015新增「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8年增加了「全球勝任力」,而2021年,「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將被納入評測內容。

由此可見,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將會是未來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

正如「PISA之父」施萊歇爾說的:

知識只是一個起點,最難的部分是任務技能,包括認知、思考和推理技能,社交情感技能,以及好奇心、勇氣、韌性、作為領導者的同理心,這些也越來越重要,繼而是態度和價值觀。

未來,PISA測試的內容勢必越來越多元、順應時代的變化,而中國學生的表現又將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PISA 2018 Insights and Interpretations FINAL PDF》

外灘教育《專訪PISA首席分析師:數據告訴我,中國教育出了這些問題》

《研究:教師社會地位越高 PISA測試成績越好》

《《PISA發布2018全球素養框架(附全文)》

頂思教育《PISA成績緊跟芬蘭,領跑歐洲,這個小島國如何完成教育逆襲?》

精英說《重磅!PISA 2018最新成績發布,中國重返第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0Zz0m4BMH2_cNUgHV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