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在什麼意義上構成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思想資源?這是推進馬克思政治哲學當代研究亟須深入反思和回答的重大問題。反思和回答這一問題,必須澄清《資本論》與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關係。《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既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發展的邏輯結果,也是推進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邏輯前提,更是彰顯馬克思政治哲學時代內涵的邏輯載體。基於《資本論》闡釋馬克思的政治哲學思想不是偶然的權宜之計,而是內在於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和理論本質的必然邏輯。
《資本論》是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發展的邏輯結果
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始於對黑格爾法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國家理論的批判性研究,並經由這一研究得出了一個基本政治哲學判斷:不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基於這一具有開端意義的政治哲學判斷,馬克思開創了一條獨特的政治哲學研究進路:由於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所以政治哲學不是在邏輯經濟形式內在矛盾的剖析,揭露了現代性政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 「現實形態」面前的偽善本質,並由此強調以變革生產關係推動人類交往關係的變革。在這個意義上,以《資本論》的思想資源為邏輯前提推進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既能夠真實契合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在資本批判中完成政治批判的邏輯進路,也能夠充分彰顯馬克思政治哲學內蘊的理論張力。
《資本論》是彰顯馬克思政治哲學時代內涵的邏輯載體
《資本論》是時代的產物,時代性是《資本論》最為鮮亮的理論底色。《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根本目的不是創立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而是解答時代問題。這個時代問題就是「個人正在受抽象統治」。如果說黑格爾的《邏輯學》以思想內涵邏輯的自我運動表征這一問題,那麼《資本論》作為大寫的《邏輯學》則在政治經濟學批判語境中,不僅以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法再現了這一問題,而且以人類解放的內涵邏輯解答了這一問題。
對馬克思而言,「個人受抽象統治」就是受資本統治。因此,資本不僅是一個經濟概念,也是一個政治概念。解答「個人受抽象統治」這一時代問題構成《資本論》的政治哲學主題。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勞動力的買和賣在流通領域或商品的交換領域的界限以內確實是資產階級政治觀念如自由、平等、所有權等觀念的「伊甸園」。但是,正如商品的使用是在商品交換之後進行一樣,勞動力的使用也是在勞動力的買和賣之後進行的,而在那裡,自由、平等和所有權的幻象被現實的奴役關係所擊破。可見,《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僅是對資本占統治時代的經濟問題的解答,更是對資本占統治時代的政治問題的解答。只要我們仍然生活在個人受資本統治的時代,真實彰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時代內涵就必須要回到《資本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廣旭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暨道德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