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至廈門大橋將有公交專用道啦!預計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2020-04-10     廈門日報社

  【「一縱一橫」公交專用道】

  專用時段:工作日早晚尖峰時段(7:00-9:00和17:00-19:30)

  「一橫」公交專用道運行成效

  高峰期運行速度:提升約10%-15%

  沿線公交客流:曾連續3個月增長約7%-8%

  違法車輛抓拍:平均每天抓拍20條至30條

火車站至廈門大橋將有公交專用道啦!預計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一些細心的市民發現,嘉禾路部分路段的公交專用道最近已現雛形,儘管還沒有啟用,多數私家車還是主動避開,不占專用道。記者了解到,這條公交專用道起點為廈禾路火車站,終點為嘉禾路廈門大橋入口。這條公交專用道與去年2月1日投用的湖濱南路、蓮前路公交專用道,形成島內「一縱一橫」公交專用道格局。「一橫」的公交專用道投用一年多了,運行情況怎麼樣?「一縱」公交專用道又何時能啟用呢?


  【一縱】

  雖然還未啟用 大部分私家車都會主動避開

「一縱」公交專用道雖未啟用,但多數私家車都會避開。 陳鵬程 攝

  昨天上午10點,記者驅車從蓮花路口出發,沿著嘉禾路行駛至廈門大橋,然後再原路返回蓮花路口。記者看到,道路兩側的公交專用道地面標線已清晰可見,每隔一段距離便可看到地上有「公交專用」幾個醒目的大字,路邊還豎有「公交專用道」的標識牌。

  記者發現,這條公交專用道雖然還沒有投入使用,但大部分駕駛員已養成不與公交車爭搶專用道的好習慣。在嘉禾路與仙岳路交叉路口,記者看到,雖然交通繁忙,但大部分車輛都井然有序地在常規車道上排隊,而公交專用道上僅有兩輛公交車在等候紅綠燈。行駛過程中,公交車在專用道上的車速也比社會車輛更快一些。不過,在高崎客運站外的公交專用道上,有不少的士在此停車候客,經過的公交車不得不向左變道,一度造成擁堵。

  市市政工程中心前期部主任余超表示,正在建設中的嘉禾路段公交專用道,與去年投用的湖濱南路、蓮前路公交專用道形成島內「一縱一橫」的公交專用道格局。二者同屬「湖濱南路、蓮前路、嘉禾路公交專用道工程」項目,只是分兩次實施。嘉禾路段公交專用道於今年2月27日開始建設,目前仍在建設中,預計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一橫】

  高峰期提速約10%-15% 每天抓拍違法二三十條

「一橫」公交專用道已投用一年多。

  2019年2月1日,「一橫」公交專用道試運行。廈門公交集團介紹,從去年5月起,走湖濱南路、蓮前路公交專用道的公交車,高峰期運行速度較開通前提升約10%-15%,高峰期公交車輛運行效率、運行準點率都得到提高。

  從客流方面看,公交專用道沿線公交線路的客流變化趨勢與公交集團整體客流變化趨勢保持基本一致。從去年7月起,沿線公交線路較開通前的客流連續3個月增長約7%-8%,說明公交專用道對於吸引市民使用公交出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據介紹,「一橫」公交專用道沿線有45個站名牌更換成電子站牌,除了公交信息外,還可顯示車輛的實時位置。同時,電子站牌還具有視頻播放、時間顯示、天氣預報等功能。沿線公交車還安裝了100套車載抓拍設備,抓拍社會車輛違法情況,平均每天抓拍20條至30條。

  投用一年多來,「一橫」公交專用道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比如,在蓮前西路的臥龍曉城廈門五中路段,湖濱南路的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百腦匯、廈門十一中等路段,仍有社會車輛或的士在公交專用道啟用時段占道上下客或候客,沿線常有電動車在車流間穿梭,既危險,也影響公交車輛通行效率。湖濱南路萬象城、蓮坂國貿大廈路段因軌道交通施工,未施劃公交專用道,造成公交專用道不連續,導致其功能未能最大化。另外,公交專用道沿線的「車路協同」信號優先工程尚未實施,目前沿線信號燈控路口均需要排隊等候,蓮坂轉盤信號燈控周期長,成為公交專用道的「卡脖子」路段。


  【延伸閱讀】

  優化調整公交線路 打造四級公交線網

嘉禾路部分路段的公交專用道已畫設完成。

  廈門公交集團表示,將繼續跟蹤「一橫」公交專用道的實施效果,配合相關部門推進公交專用道沿線的「車路協同」信號優先工程,進一步提升公交車輛運行速度;做好「一縱」公交專用道數據分析工作,加快構建全市的公交專用道網絡,發揮規模效應,根本性、全局性提升公交運行效率。

  結合換乘優惠政策實施,公交集團將打造公交專用道「一通道一幹線+支線輔助接駁換乘」模式,按照「增覆蓋、減重複、重接駁」的原則適時優化調整公交專用道上的公交線路,優化運力配置,提升運行效率,打造「快線—幹線—支線—微循環線」四級公交線網,推進建立公交換乘體系,轉變市民出行方式。

  另外,公交集團還將配合相關部門,積極探討將公交專用道作為5G通訊車聯網技術應用的主平台,建設智慧城市交通,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響應交通運輸部的《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促進先進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


(文/廈門晚報記者 王紹亮 陳鵬程 肖家豪 通訊員 林承毅 圖/記者 劉東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tmpZnEBiuFnsJQViW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