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膩了滿山綠意?
賞膩了紅粉花開?
好吧!
那就告訴你一個小旅私藏的村落風光,福州的林浦古村
林浦
林浦,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位於福州倉山區城門鎮的城鄉結合部,文物古蹟眾多,涵蓋歷史跨度達一千多年。在漫長的歷史文化發展中,歷經三個最重要最輝煌的時期,分別為古閩越族時期、南宋末年時期和明代中葉時期。這裡的人家歷來注重教育,代代人才輩出。有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的佳話。林浦古村及周邊,還保留著唐宋以來大量的文物。
泰山宮
林浦泰山宮 圖源:via@池志海/2014
位於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為行宮。清代重修。建築面積1210平方米,占地面積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門亭、將軍殿、大殿、廂樓、戲台等組成。歇山頂,門亭建在高台上,兩旁砌台階,亭頂藻井華麗,飾有丹鳳朝陽和雙龍戲珠圖案。大殿封火山牆,雙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前有戲台,左右看樓。左側為總管廟,右側為天后宮。泰山宮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名臣。廟兩側有轅門,廟前有埕,周以石圍欄,欄柱刻有元代紀年。1992年11月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濂江書院
圖源:網絡
濂江書院,創辦於宋朝,是朱熹遊學到此講學的地方,後來他的弟子黃干及清初朱柏廬等均在此講學,現存的書院為清代建築。這裡文風昌盛,明代發達的淵源即在此,遺留下「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的輝煌,也培育了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林語堂等大師。濂江書院至今仍為林浦小學使用,成為福州地區唯一保存最為完好且辦學從不間斷的古書院
林浦林橋
圖源:網絡
林橋,位於林浦村口,為宋朝所建石橋,迄今8OO餘年,仍為進入林浦的主要通道。橋頭的石碑上刻著林橋建於宋咸平四年(1101年),是宋真宗趙恆在位期間建成的橋。明崇禎辛巳年(1641年)重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再度重修。
林尚書家廟
圖源:網絡
林尚書家廟,又名宮保祠,全稱為"世宮保尚書林公家廟",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村,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系明代南京兵部尚書林瀚建造,民國29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廟為木結構,坐東朝西,由門樓、廂房、戲台、迴廊、大廳、天井組成,大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為古代三品以上官員家廟規格,占地669平方米。
林壽熙故居
圖源:東南快報 林良劃/圖
林壽熙(公元1866~1909年),又名秉璫,字松卿號永茂,林浦人。曾參與頤和園修建工程(有名的木材供應商),捐巨資修建北京正陽門,在他的故居大廳左右兩側楹聯可看出來。官至四品候補道員,是清末名揚八閩的巨商。林壽熙故居是近代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築,老宅內的西洋螺旋型樓梯很有特色。
出行貼士:
1、乘車方式:從市區坐1、3、4、8、801、917、943等公交車到白湖亭,轉坐57路公交,到達林浦村中心市場。
2、自駕方式:閩江大道-橫江路-上三路-則徐大道-林浦。
內容來源於倉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