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們家的噩夢結束了……

2020-03-05   醫學界兒科頻道

噩夢結束了

2月24日,媽媽第二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CT結果顯示左下肺病灶明顯吸收,終於出院。

我家的噩夢結束了。

持續發燒11天後,媽媽正在康復

1月19日,媽媽突然開始發燒,一度燒至38℃。隨後,她被診斷為病毒性肺炎,我們開始每天出入醫院,重複著「輸液三天、複查一次」的循環。

因為一直沒能做上核酸試劑檢測,媽媽始終無法確診。好在經過11天治療之後(1月29日),醫生告訴我們終於不用每天去醫院打針,只需定期複查血和CT。那時,我以為最難熬的日子已經過去。

2月1日,我開始覺得嗓子發癢,老想咳嗽,咳得厲害的時候總覺得嗓子裡有血腥味。但因為以前就有慢性咽炎,每年總要咳一個多月,便也沒當回事。

2月3日,按照原計劃,我帶著媽媽去醫院複查。幾天沒出門,小區門已經被封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半被桌子擋著,小區門衛站在一旁,拿著體溫槍對著出入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想起網上流傳的那張電影《暗戰》劇照,覺得有些滑稽。

這天的醫院仍然人滿為患,折騰了6個小時之後,拿到了驗血報告和CT結果。驗血報告顯示媽媽的各項指標已經正常,CT結果顯示病灶在不斷縮小。複診時醫生說媽媽正在康復,這是好跡象。

本以為終於能鬆口氣,誰知我們卻在小區門口被攔下了。

當時社區工作人員正好在小區門口與門衛一起排查,聽見我一直在咳嗽,便多問了兩句。得知我們剛從醫院回來,社區人員的眼神突然變了:「這個情況要上報,你們先回家等消息吧,可能要隔離。」

社區人員三次上門後,媽媽被帶走了

2月3日當晚,三位社區工作人員敲響了我家門:「你媽媽這種情況可能需要隔離,你屬於密切接觸者也需要隔離觀察。」

我本能地就拒絕了,還拿出了媽媽這段時間的病歷和檢查結果,不斷強調著:「我媽已經不發燒了,醫生說已經好轉,已經在康復了。」

很難想像,自己竟然會被「苦口婆心」地勸導十幾分鐘。

媽媽是願意去隔離的,因為我已經開始咳嗽了,她擔心繼續待在家裡會傳染給我和爸爸,但是我不願意。那時候,武漢各區的方艙醫院還在晝夜不停地建設中,誰也不知道隔離條件到底怎麼樣,誰也不知道被隔離後的效果如何。

因為當天沒有床位,社區便也沒有強迫。第二天、第三天,社區人員每天都來,告訴我社區每天做核酸檢測的名額有限,我媽只有先去社區醫院住院,才能更快做核酸檢測。只有做了核酸檢測確診的患者才會送去方艙隔離。「社區醫院剛好騰出一張床位。」

媽媽站了起來,說了句「我去隔離」,便走回房間收拾東西。隔離十四天,要收拾的東西真的很多:衣服鞋襪、毛巾口罩、洗漱用品、熱水袋、暖寶寶,還有一直在吃的藥,也不知道夠不夠,只想把箱子塞滿。

2月5日,媽媽被送到社區醫院,我開始失眠:如果不是因為我咳嗽,媽媽就不會被帶去隔離;媽媽的睡眠很淺,稍微有些聲響便會醒來,她肯定睡不好;她好面子,愛逞強,有什麼不舒服肯定不會跟醫生說;如果被確診了,就要被送到方艙,如果不是(新冠肺炎),就要送到酒店,酒店的條件好像比方艙好一點……

這一天,武漢的第一批方艙醫院開始啟用,微信上有人拍來方艙的情景:可能是剛啟用,線路好像還沒搭好,盒飯好像也不太好吃……

2月6日,繼續失眠。但失眠的絕對不止我一個。晚上10點,李文亮醫生去世的噩耗傳來,隨後醫院說還在搶救,已經上ECMO了……大家都在等,希望等到一個奇蹟,可惜事與願違。凌晨3點,消息傳來,李醫生最終還是沒有搶救回來。

令人難過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讓人帶走媽媽。

媽媽被隔離的3天後,我發燒了

「為避免交叉感染,請居民自行測量按實上報社區,如有需求,請及時聯繫網格員。」每天,小區的喇叭都會循環播報這段話。

自從媽媽住進社區醫院後,我家門棟就被貼上了發熱門棟的標識,媽媽也成了社區通報中的疑似病例。那幾天,小區發熱的病人越來越多,總能看到救護車開進小區。

媽媽去醫院後,不讓我們主動給她打電話,但她會在每天下午5點左右打一個電話過來,說下當天的情況。這幾天明顯感覺她的情緒低落,嗯嗯哼哼幾句便掛斷了。

我也開始在家隔離,起初除了咳嗽以外並沒有其他症狀,但因為家裡沒有藥,咳得越來越厲害。2月7日,社區的一個叔叔給我送了一盒止咳藥,說是他自己家的,外面也買不到了。

2月8日,這一天是元宵節,媽媽終於做上了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隨後她從社區醫院轉移到酒店隔離。我開始發燒,體溫37.5℃。躺在床上感覺冷得發抖。上報社區後,說要等待安排車輛送診,但一直沒有安排上。

9日,起床都有點使不上勁,早起體溫38.3℃。這兩天一直在高燒,與媽媽之前持續低燒時的症狀不太一樣。這一天,媽媽打電話說夢到了去世的外婆。

10日,早起體溫38℃。因為害怕去醫院排隊,也害怕傳染給爸爸,所以一直很抗拒去醫院。那天接到了四五個電話,朋友和同事打來電話安慰我,我決定如果第二天還沒退燒再去。

11日早7點,社區給開了證明,爸爸開車送我到醫院。我戴著口罩、帽子和圍巾坐在後排,把車窗開到一半,儘可能地拉開距離。挂號、排隊、抽血、做CT、等結果、複診……這一套流程陪媽媽走過好幾遍。坐在走廊的椅子上,我在想,要麼運氣好,就像普通感冒發燒一樣幾天就好;要麼,再嚴重一點就是流感,雖然流感也會死人;要麼……不敢想。

5個小時後,結果出來了:雖然血象偏低,但CT結果顯示肺部未感染,醫生說考慮上呼吸道感染,開了藥,3天後複診。

從醫院回來後,我開始了徹底自我隔離,微信不看,電腦不碰,每天晚上在房裡聽著《新聞聯播》……

但是壞消息總能通過各種渠道鑽進你的腦子裡:樓棟里過世了兩位老人,不知道原因;媽媽的合唱團里有兩位伯伯去世了,媽媽的老師也確認感染了新冠肺炎;媽媽的朋友薛阿姨血氧飽和度已低到了40%還沒進ICU……

在武漢生活了30年,卻從沒見過這樣的武漢:樓下的救護車、朋友圈裡轉發的求助信息、小區群里的隔離通報、打不進的求助熱線、排不上的床位……武漢猶如漩渦中心,外圍的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個粗略的數字。但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場生離死別。

這段日子,可能是藥物的作用,每天清醒的時間並不多,但只要醒著就會哭,為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為被保護和犧牲的人……

發燒8天後,我退燒了

萬幸的是,我爸一直很健康。

爸爸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屬於高危人群,在我媽發燒後,我們三個人就一直分開隔離,爸爸也搬到了書房休息。從我媽開始發燒到現在,我們一家甚至沒有同桌吃過飯:小年沒有、除夕沒有、元宵節也沒有……

在我和媽媽都病了後,爸爸就承擔了家裡的採購重任,他會每天將飯菜做好送到我的房門口,敲門後我再拿進來;因為咳嗽發燒,跟媽媽打電話的工作就交給了他。我知道,一向不失眠的他那幾天也沒怎麼睡。

那幾天,武漢的天氣上升得很快,一下子竄到20℃。天氣變暖對疫情防控好像是個好消息。

2月15日,庚子年的武漢下了第一場大雪,從凌晨到下午。但這一天,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首批17名患者出院了。

2月16日,我開始慢慢退燒。這一天,武漢市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小區徹底封閉,除了防疫人員和志願者,其餘的不讓出門。社區每隔三五天就會送菜到社區,每人隔一米多遠去領菜,有土豆、大白菜、蘿蔔等。

我每天都在期待好消息的到來。我知道,全國已派出4.2萬醫療人員支援武漢;我知道,全國的物資都在往武漢運;我知道,全國人民都在希望武漢快點好起來。每一個人,都要振作起來。

2月20日,媽媽的隔離期已經快結束了。今天她進行最後一次核酸檢測,三天後出結果。如果仍然是陰性,她就可以回家了。

2月24日,最後一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CT結果也顯示左下肺病灶明顯吸收,媽媽終於出院。

隔離20天,陰性,我家的噩夢結束了。

我相信,我家挺過來了,武漢也能挺過來。

來源:「醫學界」微信公眾號

作者:夏星星

校對:臧恆佳

「講出你的故事

抗新冠肺炎故事徵集中

新冠疫情、醫護再上戰場;

一方有難、全國人民支援!

歡迎一線醫生、護士、院長、官員、患者等,

有故事的人們聯繫小編,

講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