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種上去之後,緊接著就是對白菜的各個生長期進行管理了,白菜整個生長期如何澆水更有利於白菜高產,也是有講究的,付老師給大家分享關於白菜澆水的一些管理經驗。
(1)首先底水要澆足
種植戶在播種前根據土壤墒情澆一次底水造墒,同時可降低土壤溫度,有利於種子發芽,降低病毒病和霜霉病發生機率。
(2)苗期澆水
白菜幼苗期植株小, 葉面積不大,蒸騰作用不強,需水量也少,但根系不發達,不能利用土壤深層水分,而此時氣溫還比較高,必須在乾旱時勤澆小水,使土壤濕潤,這樣既能滿足幼苗對水分的需要,又能局部降低地溫。
一般苗期澆水實行「三水齊苗、五水定棵」,是避免病毒病發生、培育壯苗的有效措施。即在播種24小時後第一次澆水;幼苗剛有少量出土時第二次澆水;等幼苗完全出齊後第三次澆水;幼苗長到拉十字期,間苗後第四次澆水;真葉出現到10片左右,再澆一次定苗水。同時注意苗期排澇,以減少後期黑腐病、軟腐病的發生。
(3)蓮座期澆水
蓮座期白菜的植株逐漸長大,生長速度加快,根系也隨著加深,對水分的需要量比幼苗期要大很多,水分必須要充足。但是同時水分不能過多,以免蓮座葉徒長而使結球期延遲。一般在施用發棵肥後隨即充分澆水,以後在蓮座期內保持土壤見干見濕。
若植株在蓮座生長後期有徒長現象,須採取蹲苗措施。具體做法是在結球前7~10天澆一次大水,然後停止澆水,直到葉片顏色變為深綠、厚而發皺、中午微蔫、植株中心葉邊呈綠色時為止。蹲苗結束後澆水不宜過多,以防葉柄開裂。
(4)結球期澆水
結球期是白菜生長最快時期,需要大量水分,常採用溝灌或澆水來增加土壤水分,澆水的次數可根據氣候和土壤水分狀況來決定。長期無雨或土壤乾燥就應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標準。經常下雨或土壤具有「夜潮」特性,土表較潮濕就不必澆水。一般在蹲苗結束澆過第一次水後, 要待土壤黃墒前,緊接著第二次澆水。澆過第二次水後,一直到收穫前 7~8天,每隔7~8天澆一次水,澆水要均勻一致, 保持土壤濕潤。
如果想給作者溝通,可以在評論區下方留言,作者會第一時間解答回復。
作者簡介:付永,付老師種植團隊專家成員之一,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高級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