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學習的毅力能有玩遊戲的一半,那你已經上清華了

2019-12-22   BB姬Studio

天才鹹魚 | 文

現在距離21世紀第三個十年還有十天的時間。十年是一個不小的跨度,這十年中遊戲界幾乎消滅了「絕對貧困」,比如一些新玩家可能從未聽說過什麼叫「集成顯卡」。

這裡指的並不是CPU中自帶的「核芯顯卡」,而是以前那些集成在主板上的晶片組。集成顯卡並沒有自己的顯存,而是調用內存來作為顯存使用。很多90後玩家小時候家裡的大屁股電腦,往往就使用著這樣的集成顯卡。

隨手搜了下,全新的G31主板還能賣到這樣的價錢

這成為了一代玩家遊戲史中的「黑暗年代」:用著集成顯卡,對著大屁股顯示器,享受著獨特的「馬賽克幻燈片」播放式的遊戲體驗。

在我的記憶中,家裡的第一台電腦甚至還使用著磁碟讀取,如果在玩《紅警2》的時候扔了顆核彈,那我大概可以出去做一套廣播體操再回來繼續操作,或者是仔細觀摩蘑菇雲是如何一幀一幀生成的。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都沒有擺脫掉集成顯卡的摧殘。但我對所謂的電腦配置並沒有什麼認知,直到我在電腦上安裝了新出的《紅色警戒3》但根本無法進入時,我才明白並不是每個電腦都能帶得動所有的遊戲。

就像你不能指望你家貓第二天早上變身貓娘一樣。

不過集成顯卡並不是一無是處,當我發現新電腦的集成顯卡可以運行《NBA 2K》時,我馬上放棄了《NBA Live》。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遊戲實在是太卡了。即使當我把所有特效全部關閉,觀眾們就像遭到了二向箔打擊,連替補席和教練都通通沒影,遊戲幀數也只有個位數左右。

最低畫質下的《NBA 2K11》是這個樣子

但是機智的我找到了遊戲設置中的「遊戲速度」,把它調到了100。這樣即便是個位數的幀數也變得勉強可以接受(指在不知道30幀為何物的我的眼裡)。可以說,那時候的我是真的做到了「八幀不卡,十幀流暢」。

網絡上還有更進一步的優化辦法, 那就是使用補丁把觀眾人數改到最低,這樣雖然你的球館看起來就像是經歷了82連敗,但是幀數能提高一點就是一點。

在那個時候有一個神奇的軟體,叫作3D Analyze,簡稱為3DA。最開始3DA是為了能讓老式顯卡玩上《生化危機4》,但由於其能夠模擬不同型號的顯卡,使得電腦可以逃過遊戲的配置檢測。

並且3DA還可以屏蔽掉遊戲中的特效,這就讓玩家能夠強行給自己的「小馬」套上「大車」,還披上了一層馬甲。

3DA最神奇的案例便是讓2002年推出的MX 440顯卡成功運行了《孤島危機》,不過屏蔽了無數特效的《孤島危機》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但是當我想使用3DA運行《使命召喚4》時,卻從來沒有成功過,可能是顯卡性能實在是過低,連黑科技軟體都救不了了。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保證遊戲的運行效率,打開遊戲之前用任務管理器挨個查看,一切非遊戲必須的程序都必須給我滾。

還有在任務管理器把遊戲進程的優先級改為最高,把20GB的硬碟空間分配作為虛擬內存。儘管我並不太清楚這些措施有多大的作用,但至少給了我一種我已經盡力了的安慰。

為了能夠玩上我使出渾身解數也打不開的遊戲,我甚至嘗試了最早的雲遊戲。是的,所謂的雲遊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2012年的時候我就使用過國內的「格來雲」遊戲平台,在我可憐的電腦上成功打開了《孤島危機2》。

顯然現在都還不太實用的雲遊戲在2012年的效果更不必說,遊戲體驗就像是在觀看480P的優酷視頻。

百度了一下,發現格來雲居然還活著,並且把雲遊戲搬到了手機端

低配置是一代玩家們曾經的痛,它就像扼住你喉嚨的那隻大手,說讓你喘一口氣絕不給你第二口。很多玩家樂於在論壇上分享自己用老爺機作死測試大作的經驗,對他們來說,折磨自己的電腦時自己彷佛是用一級號通關了《黑暗之魂》一樣。

低配置遊戲吧是眾多窮苦人民的聚集地,他們的口號便是:

在這個貼吧中,你可以隨處見到那些本應該成為時代垃圾的顯卡型號:

也有的玩家為了研究古董下了好一番功夫:

低配置玩家們所付出的精力和耐心往往超過了自己玩遊戲本身所花費的精力。如果大家能夠把忍受PPT遊戲的那一份耐心和毅力都用到學習上,可能現在已經人均清華了。

如果你只是個單機玩家那吃苦的只是你自己,但如果強行拿老爺機去玩網遊,恐怕隊友們只想給你眾籌換個新電腦:

長期使用低配置玩遊戲的結果就是給人造成一種性能不足恐懼症,以至於我在上大學時拒絕使用筆記本,堅持自己帶著主機和顯示器,開學時像個憨憨一樣累死累活地穿梭在火車站和學校中。

一個1440x900解析度的顯示器是我夢想中的顯示器,只是因為解析度偏低的顯示器更能夠節約出更多的顯卡性能。

長期低配置遊戲的另一個影響就在於我對於高幀數幾乎沒有認知。當我終於可以用60幀玩到《NBA 2K》時,我當時卻只想讓遊戲慢下來,因為遊戲實在是飛一樣的快。

不過就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將苦其心志」一般,自家的老爺機往往成為了玩家們動手動腦能力的試金石。

為了解決內存不足的問題,我知道了什麼是虛擬內存;顯卡太差,我懂得了如何利用超頻來讓顯卡996工作;為了那麼一點的性能提升,我了解了遊戲內抗鋸齒,環境光遮蔽這些個選項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也讓我明白了,人類的生產力不僅來源於懶,更多的時候還來源於窮。

新時代的低配玩家們已經不滿足於那些邊邊角角的優化手段,曾經一段時間《彩虹六號》的玩家們利用英偉達的顯卡工具Nvidia Inspector去除了遊戲內的大部分特效,使得幀數大幅提升。

主介面就這樣式兒了

整個遊戲的細節全部被移除了

並且由於《彩虹六號》主打室內作戰,去除了地圖中的細節對玩家來說反而是一種正面Buff,導致一大批高配置玩家也紛紛自降畫質。這就像《絕地求生》玩家總想著法子要把地圖的草給去掉一樣。

不過這樣暴力畫面縮水的方法甚是有效,你只需要在顯卡驅動或者工具中點一點就如同上帝一般把遊戲「喬碧蘿化」。

外媒Gamespot曾經就樂於這樣整活,他們把這樣「摧殘」遊戲叫做遊戲土豆化(黝黑育碧?)。

比如《巫師3》通過MOD可以把一些遊戲內隱藏的特效選項顯示出來,而所有特效全部最低的效果,完全可以作為你「三年動畫設計」的畢業之作。

同樣是通過工具Nvidia Inspector,《孤島驚魂5》也深受迫害:

畫風居然還有點可愛?

另一個油管頻道LowSpecGamer在研究如何讓遊戲破相上花費了4年的時間。同樣是《孤島驚魂5》,LowspecGamer做地更絕,通過修改遊戲的配置文件移除了遊戲中的水。

遠處的水還是會顯示

雖然水面沒有顯示,但其實還是在的

再大膽一點,FPS遊戲槍也是可以不要的:

這樣的「優化方法」相當管用,據測試,這樣的畫面足以讓英特爾的核芯顯卡Intel UHD 620將遊戲運行在30幀左右。

同樣是藉助修改遊戲配置文件,近期的硬體殺手《荒野大鏢客2》也「跌下神壇」。

但其實今天的玩家們已經不再需要這些極限的遊戲優化方法了。這就是為什麼開頭說今天遊戲界幾乎已經消滅了「絕對貧困」:因為在這個時代在閒魚上隨手一搜就可以用不到300塊淘到一塊入門級別的750ti顯卡。

同時,即使你是電腦小白也可以從數不清的信息渠道拿到一份適合自己的配置,即便你只有150元的預算:

而很長一段時間內,被電腦商忽悠然後把像GT 610這樣的骨灰級坑爹顯卡帶回家,才是很多玩家們悲劇的源泉。

GT610成為了玩家口中超越2080ti的一代神卡

當然,如果你是迫於父母壓力只得購買什麼超薄本或者什麼商務本的大學生,那你只好聽天命,盡人事了。

很多玩家在回憶到之前那段」黑暗時代「時,會覺得那時候儘管配置很低但確使自己玩遊戲最開心的時光。但對於我來說,低配置絕對是對我遊戲經歷最大的打擊,因為這使得我對很多遊戲的印象只停留在開場。

我大學室友在買電腦的時候對我說「我不需要多高的配置,我玩玩2KOL和LOL就行了」,我勸他不要買」AMD CPU+AMD顯卡「這樣的奇葩配置,並跟他打賭他總有後悔的時候。

不是每台AMD電腦都可以YES的

於是,他在經歷了30幀LOL暴怒,和目睹我的台式機多麼愉快之後,毅然決定跟我一起加入了台式機的行列。

因此,如果入手一台配置合適的電腦對你不是什麼負擔的話,那麼請不要猶豫,你絕對不會想要體驗那種被自己買回來的電腦氣得半死的感覺。

除非,你願意拿這個修身養性那麼,我願稱你為「聖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