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閩南周莊」!這個永定客家人創立的山村美酷了

2019-12-09     閩西日報

日前,2019形象中國·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第三季)文化旅遊」新聞攝影採訪團來到南靖縣塔下村,無不為這個藏在深山裡的「閩南周莊」美景所震撼,流連忘返。


漳州南靖塔下村


號稱「閩南周莊」


塔下村位於距離與永定區湖坑僅一山之隔的南靖縣書洋鎮,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小村落,與近在咫尺的雲水謠、田螺坑等村落比起來,名氣並不大。然而,小小的塔下村,卻是全國村級土樓最多的村落。


太極水鄉鳥瞰


塔下村進行民俗表演


塔下村四面環山,在方圓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一條長約1公里的蜿蜒小河呈「S形」從峽谷中穿過,47座方形、圓形、圍裙形、曲尺形土樓和30多座小巧玲瓏的青磚小樓沿河散落著。塔下村因此獲得了「世外桃源」「太極水鄉」「閩南周莊」之美譽。


塔下村建於1426年,張氏先祖於永定金砂遷來開基,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現有300多戶人家。自清朝開始,勤勞的塔下人就紛紛走出家門,跨洋過海外出謀生,在外積累了財富後,回鄉修路搭橋,捐資助學,光耀門楣,新修土樓。據統計,目前在台灣、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的塔下人後裔就有一萬多人。


河流兩岸土樓密布


土樓紅柿


土樓沿河而建,並非常均勻地分布在兩岸,形態各異,有常見的方形、圓形土樓,還有圍裙形、曲尺形土樓,最獨特的是還有浙杭水鄉模式單院式土木、磚木結構的吊角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布局的奇妙景觀。2019年1月,塔下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夢幻般的美景


德遠堂


在塔下村,張氏家廟德遠堂是必去景點。德遠堂建於明朝弘治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中國可見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築之一。家廟處於蒼松翠柏、石階曲徑環抱之中,非常莊嚴。家廟門前是一灣池塘,池塘外沿呈半圓形樹立著24座石旗杆,張揚大氣,高度均在10米以上,象徵著張氏一族顯赫的家族史及詩書傳家之風。


德遠堂的石龍旗


在德遠堂觀看民俗表演的記者們


石龍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築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舉功名,村中都會在家廟的半月池周圍豎立石質的旗杆以示慶祝。如果一座家廟面前旗杆林立,就說明這一族的子弟人才輩出,非常榮耀。根據《張氏族譜》記載,第一座石旗杆豎立於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豎立了14座。自1978年以來又陸續豎立了10座。其中有一家祖孫三代一共立了5座旗杆。


記者們在採風


鳥瞰曬秋


塔下村,自古就有敬教重才、興辦私塾學堂的優良傳統。張氏族人在土樓內置辦私塾學堂,培養子弟。第16世祖嘉程公為了給子孫後代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振家聲,建了一座文選樓供子孫讀書學習之用。據統計,塔下村張姓家族4000多人中,就有大學生300多人,其中有多人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博士生、研究生也有一大批,教授、副教授有10多人,在國內從事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300多人,真可謂是人才輩出!


THE END

來源:閩西日報記者傅長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WGZ7G4BMH2_cNUgLI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