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黑幫》:拳拳到肉,爽到頭髮都立起來!

2020-06-10     藤井樹觀影團

原標題:《倫敦黑幫》:拳拳到肉,爽到頭髮都立起來!

你是動作片的影迷嗎?

如果是,你或許會喜歡《真實的謊言》的大場面,也會喜歡《殺破狼2》的拳拳到肉,喜歡《拳霸》的酷烈兇狠。

但如果你夠資深,有一部神級動作片,哪怕導演、主演名不見經傳,哪怕電影來自印度尼西亞,也註定成為你愛不釋手的珍藏。

這就是2011年的《突襲》,一隊突擊警察攻擊一棟大樓的故事,100分鐘從頭打到尾,爽到頭髮都要站起來。

導演加雷斯·埃文斯一炮而紅,一度被華納邀請拍攝DC宇宙電影《喪鐘》。

而今,他帶來了一部英劇,關於黑幫。

酷烈狠辣的武戲依舊,無情的大環境充滿悲劇宿命感。這樣的黑幫劇,已經許久不見。

《倫敦黑幫》。

《倫敦黑幫》

Gangs of London

導演: 科林·哈迪 / 澤維爾·吉恩斯 / 加雷斯·埃文斯

編劇: 彼得·貝里 / 克萊爾·威爾森 / 卡爾·喬斯

主演: 喬·科爾 / 索佩·迪瑞蘇 / 科爾姆·米尼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集數: 9

1

倫敦地下世界大地震

一棟未建成的新樓,一根繩索將一個街頭混混倒吊在頂層邊緣,他哭著說自己什麼都沒幹,「我們只是想耍那個吉普賽小子。」

樓頂的肖恩·華萊士看著他,冷冷地把一罐汽油澆在他身上。

《倫敦黑幫》全劇,開始於一次慘烈的虐殺。

就在之前某個晚上,那個被吊著的小混混在阿爾巴尼亞人的地盤上,發現兩個吉普賽青年坐在車裡,上去騷擾了一番。

那兩個青年嚇得不明所以,他們接了一大筆錢,要殺掉某個皮條客。這時候,一輛豪車停下,走出一個衣冠楚楚的傢伙。

他走到樓上,提前埋伏好的吉普賽人一槍爆了他的頭,然後倉皇逃跑。

「皮條客」的司機在樓下見勢不妙就要去查看,開車的吉普賽青年壯壯膽子,一腳油門把司機撞得飛了起來。

沒錯,就像你們想的那樣,那不是個「皮條客」,而是費恩·華萊士,倫敦地下皇帝,華萊士幫話事人。

失去老大的華萊士幫,三重麻煩,接踵而至。

第一重,來自倫敦的各大黑幫。曾經,費恩·華萊士是為他們提供政治資源、保駕護航的大老闆,讓倫敦成為整個世界地下貿易的中轉站。

他們尊重費恩,但是當少主肖恩繼位,一個必然的局面出現了。

主少國疑。尤其是在弱肉強食的地下世界。

第二重麻煩,正是肖恩本人。

當整個華萊士構建的地下世介面臨危機,費恩的老副手愛德華以及其子、華萊士幫白道生意的打理人亞歷克斯,想盡辦法穩定人心、恢復幫會地位的時候,肖恩出現在黑道大會上。

放話,父仇一日不報,倫敦市場一天不做生意。

一幫子跟著吃飯的各種族幫會都傻了。斷人財路,猶殺人父母。倫敦地下世界從此多事。

愛德華很不高興,他不希望費恩和自己打下的江山被毀;肖恩也很不高興,我爸爸死了,你怎麼老想著做生意!

肖恩繼續昏招迭出,帶著一隊槍手血洗了吉普賽人的營地,愛德華認為這種做法根本不匹配華萊士幫的地位,結果全倫敦傳得沸沸揚揚;全倫敦不許出貨,愛德華父子特許了最大的毒品莊家、阿拉伯人阿西夫,肖恩卻當面讓阿西夫下不來台。

用中國人的話形容這位少主:意氣用事,毫無大局觀。

第三重麻煩更為致命,費恩當年的上層資源,根本沒來得及傳下來。誰也不知道,那些「投資人」到底是什麼來頭。

黑里永遠有白,這是黑幫存在的根本邏輯。華萊士夫人就發現,丈夫買了一艘3600萬英鎊的遊艇,還花了1.8億買了個小島,掛名的居然是丈夫的司機。這些東西給了誰?

更進一步,費恩的死,到底是誰的手筆,地下世界此前風平浪靜,會不會是上層出了問題?敵暗我明,殊難防備。

就在此時,一個小嘍囉艾略特單槍匹馬抓回了帶走費恩司機的阿爾巴尼亞人。對上一輩指手畫腳煩得要死的肖恩,隱隱有培養艾略特的意思。

卻不知道,艾略特居然是警方臥底。

唯一的變數,就是肖恩。當他真正開始發揮自己的能力,會不會帶來變局?

這場地震,才剛剛開始。

2

看動作戲,也值回票價!

平心而論,《倫敦黑幫》的劇本倒也未必算是優秀。雖然前面鋪墊了一個足夠驚艷的地下世界設定,但後續的推進難免乏力,這也是編劇功底不足的地方。

比如,在構建了足夠冷血的黑幫關係之後,才開始進入講故事橋段,費恩和愛德華當年的深情厚誼、費恩父子的關係、肖恩的家庭教育……本來緊湊的劇情居然開始玩多線敘事,節奏就此打亂。

同時,雙方互放狠話、各種嘴炮,反而沒了最初的威懾力。正如愛德華曾經勸急於搞動靜的肖恩:別讓人覺得你沒底。結果自己犯了這種錯。

除了這部分的問題,全劇的概念還是可圈可點的,加雷斯·埃文斯的長處做到了極致。

從全劇氣質來說,完全延續了《突襲》時代的驚艷。看看這些動作戲,除了爽還能說啥!爽就完了,爽就夠了!

且來看看全劇三大終極武器。

第一,飛鏢。只要有個尖兒,誰說飛鏢不能殺人,艾略特手持一枚飛鏢,掀翻了酒吧八條大漢。

割喉穿手,分分鐘把人紮成篩子。

第二,奈及利亞大狗腿,砍刀在手,天下我有。黑人老大驕傲的小表情,是因為砍刀夠犀利。

更是因為,桌面上一排小手夠猙獰。

第三,還要數現代武器自動步槍。槍在手,跟我走,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危險。一排槍手齊頭並進,槍聲大作,把坐在沙發上的某人打到站不起來最後成為沙發的一部分……

如果加上一副狙擊望遠鏡,那真是血崩百步之外……

發現了嗎?其實武器是什麼不重要,如果夠狠,哪怕是面牆,都能讓人見而生畏。

或許你早就知道手雷是怎麼把人炸傷的,但當這種畫面被人以細節如實呈現在你的眼前……

真正厲害的,是加雷斯·埃文斯絲毫不怕嚇著觀眾的狠辣視覺、驚人尺度,更別說,這位導演本身就是動作片高手,雖說不上自成一家,卻也是渾然天成。

以紀實風格的調色和手持拍攝來講故事,卻始終配以動感的音樂和極富韻律感的動作,打通動作場面的任督二脈。配上畫面里狠辣的內容,一氣呵成,爽不勝收。

所以加雷斯·埃文斯還是別再拍《使徒》這種敘事片了,使勁用「膚淺」的動作場面征服我們吧,愛死了你的「膚淺」!

3

這部黑幫劇什麼水平?

最後再來說說黑幫題材。小編始終認為,黑幫片其實還可以細分成黑幫史詩、黑幫驚悚和黑幫文藝。

黑幫文藝不必多說,假黑幫之名行人性和社會分析之實,如《格莫拉》或《我心遺忘的旋律》,包括去年坎城的《叛徒》,其中的憤怒和無奈也經常化用進商業黑幫題材作品。

《叛徒》劇照

如果以強盜片《疤面煞星》作為商業黑幫題材的緣起,會發現史詩和驚悚兩種氣質在其中兼而有之。之所以做一細分,是因為這兩種風格在不同敘事目的里各有側重。

黑幫片始祖《疤面煞星》

比如《教父》或《美國往事》,誰都會說那是史詩,而不會因為其中幾場驚心動魄的殺戮認為這是驚悚片。

其創作以一個黑幫社團的發展,折射一個時代的歷史和氣質。經典的黑幫劇大多如此,如《黑道家族》或《大西洋帝國》。這些黑暗史詩的另一大特徵,是往往取材於真實故事。

美劇《黑道家族》

而黑幫驚悚則不受此限制,主創也無意於表現時代,芝加哥打字機響起來,黑大衣飄起來,看的時候不吃爆米花都虧得慌。

於是,任選一個黑幫時代,臆造一個或幾個社團、家族,以短時間內的突發事件,構建一個交織慾望和殺戮的戰場。此類作品,以香港最為出色,而香港等東亞電影,恰恰是對加雷斯·埃文斯影響最大的。

站位極具港片色彩

你能看到《倫敦黑幫》有許多東方式的風格,最直觀的,華人黑幫成為一股神秘勢力,還在黑幫大會第一個說話。

動作戲當然也是重點。加雷斯·埃文斯的動作風格成熟之際,是21世紀初《拳霸》等泰拳電影火遍全球,香港電影隨之跟上,甄子丹憑拳拳到肉的風格躋身一線打星。

加雷斯·埃文斯的突破主要在於尺度,殘酷打鬥儼然頗具B級片色彩,在西方市場大受歡迎。

甚至在劇中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對香港電影的致敬,臥底艾略特的部分,就頗有《無間道》的影子,不但和陳永仁一樣看心理醫生,還要克制暴力傾向。

而全劇開頭的大佬遇刺,和《無間道2》如出一轍。這部作品的口碑不如第一部,但小編認為這是少見的港產黑幫片拍出了史詩氣質的。可惜,加雷斯·埃文斯試圖呈現這種時代質感,但還是棋差一招。

通過這種對比會明白,拿《倫敦黑幫》和所謂黑幫神劇如《黑道家族》《大西洋帝國》甚至《浴血黑幫》相比都是不對等的,這些是史詩級別的作品,不但講黑幫,更講人,講時代,講命運。

《倫敦黑幫》的成功,在於以黑幫驚悚題材另闢蹊徑,以動作戲打出了一片天地。換言之,動作+驚悚+犯罪,把市場向的觀眾爽點做到了極致,倒也未嘗不可。

套用電影台詞做個推薦吧。

你想看一黑幫史詩就別來了,你想找深度就別看了,你要真是一文青,這劇也接不住。實話實說,該劇應該定義為一部不講社會,不講時代,不講嚴密智斗的三無偽黑幫片。不算嚴謹,但打戲太突出,整體看還是爽到沒邊的那種。有意者快看,非誠勿擾。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今日話題

你最愛的動作片是哪部?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台

| 微博 |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豆瓣 |

| 搜狐號 | 企鵝號 | 什麼值得買 | 大魚 |

| 趣頭條 | 虎嗅 | 百家號 | 新知 | 大風號 |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PkAnXIBnkjnB-0zao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