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由之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49篇原創文章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首先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水中的小花粉在不停地作不規則的運動。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任何懸浮在液體或氣體中的非常小的微粒,都永遠處於無休止的沒有規則的運動狀態之中。
後來人們把這種無序的運動叫布朗運動。
每個運動都有能量,但是放在一起卻毫無力量。
— 1 —
我們來看一件沒那麼有趣的事情。
剛剛開完一場會議,老闆提出一個行動計劃,問大家有什麼意見。你知道的,沒人吱聲。但是會後,與會的人會自然分為三種。
第一種人回到座位上,把資料一扔:
愚蠢透頂!他想,我怎麼遇到這麼個老闆,這個事情太沒有道理了,為什麼不能那麼那麼做?這都想不到!唉,不想當面給你難看,但我就是堅決不做。看著吧,這件事情肯定成不了。
第二種人看著第一種人,太笨!
為什麼要與老闆對著干呢?你不是找不痛快嗎?老闆是挺笨的,你比他還笨。你敷衍敷衍不就完了嗎。做做樣子,不要給自己找麻煩才是上策。看著吧,你們倆都好不了。
第三種人真心的覺得老闆的決議是一個好辦法。
真心想做,埋頭就干。第一種人、第二種人都是夠笨的,看不到老闆的智慧。二話不說、他噼里啪啦、稀里嘩啦,亂做一氣。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無法挽回。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這三種情況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結果就是「布朗運動」。
— 2 —
我們很多人的毛病都是太「聰明」了。
如果稍微笨上一點點,也許情況會大為改觀。
第一種人如果笨一點,也許會直接對老闆說,嗨,老闆,對不起,但是我不理解為什麼你這麼決定,是否能解釋一下?
第二種人如果笨一點,也許會說,我知道為什麼老闆你會這麼決定,可我還是反對。但如果你堅持這麼決定,我也會跟著你的指令做。
第三種人如果笨一點,也許會說,老闆,我不清楚自己是否百分百的了解了你的想法,我想確認下面幾點,來肯定我的做法。
— 3 —
就文化淵源而言,我們是最善於針對制度的一群人。
早年某家洗化用品公司進入中國,曾經宣稱只要是你不喜歡或者不適應這個產品,都可以拿著空瓶子來換貨。
這個規定導致了不少人的狂熱。曾經有人帶著大塑料桶,從這家公司營業員手中接過瓶子就往桶里倒,然後拿著空瓶子,坦然地要求營業員再換一份。
這家公司最後還是咬牙換貨,這也許在這家公司的營業史里是第一次。笨一點的人大概想破腦袋也無法想到這個辦法。
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在想著怎麼繞開規則,獲取利潤的時候,這個群體的行為就會出現效率低下,無法管理的問題。
——
就像著名的小魚:nemo。它很明白,當所有的魚向一個方向游的時候,一定能撐破漁網,而如果每個魚都在找自己的逃生門路,則會形成無一逃生的情況。
為什麼在每個流程要走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為什麼非要按照這條線走而不是另一條線走?為什麼諾大空曠的飛機場,每個機車都必須沿著地上的紅線行駛?
當我們為了「快」而繞過規則的時候,每個人都形成了「布朗運動」。
最後的話
制度有很多,而往往我們忽視制度。
孫悟空就是一個無法無天偶像。如果我們都喜歡鄙視制度,都喜歡取巧而獲利,這將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聰明。
就像喬布斯說過的那句話,Stay foolish,別把自己想的太聰明,你才能潛心從之獲得啟發,獲得真正的智慧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