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管理:中國農村探索創新更有效的鄉村治理模式

2019-11-05     大西北網

溫月坤正在查看工作筆記本,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新華社記者張文靜攝

新華社蘭州11月5日電(記者張文靜、王銘禹、文靜)45歲的溫月坤今年有了一個新身份,鄉親們推選他為村裡的二級網格員,專門負責網格內村民的日常服務。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本上,寫滿了他入戶隨訪的情況和群眾的訴求。

溫月坤的家鄉,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香卜路村,近年來在服務群眾方面有了新的探索。

「以前,村幹部人數有限,還要承擔大量繁重的事務性工作,而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也沒有調動起來。」田家河鄉黨委書記王寶林介紹說,如今香卜路村正在推行的網格化管理,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實現了與群眾的「零距離」。

在以村民小組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體系中,7名村民小組組長擔任一級網格員,22名村民成為二級網格員,為全村260多個家庭提供服務,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每個網格還配備了包片調度員,由駐村工作隊隊員或村幹部擔任,負責協調指導網格員開展工作,及時掌握群眾需求,確保服務重心下沉。

包片調度員和網格員還會定期開展政策宣傳工作,在醫保報銷、惠農資金髮放等方面解疑釋惑,使群眾的訴求得到及時回應和解答。

這是溫月坤的筆記本。新華社記者張文靜攝

「這樣的模式可以有效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真正做到『溝通面對面、服務零距離、干群心連心』。」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敏說。

小到政策宣講、民情收集、村民評議,大到矛盾化解、環境治理等,中國越來越多的農村通過創新農村基層管理建設,不斷增強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在湖北省大冶市,當地盤活社會資源,組織群眾成立村莊理事會參與村莊治理,形成了以村黨組織為「主心骨」、「村委會-村莊理事會-農戶」為三級架構的鄉村治理體系,使傳統村莊煥發新活力。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創新鄉村治理方法,通過推行「村民說事」制度,構建「說議辦評」相結合的說事體系,實現村務管理、決策、治理、監督全閉環運行,真正讓「百姓明白,幹部清白」,凝聚起鄉村發展的合力。

鄉村治理模式的構建與創新是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農業農村問題專家建議,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既要實現資源下沉,又要善於讓各種治理機制發揮作用,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

通過網格化管理推動鄉村治理,不僅能夠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家家戶戶,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的能力,也有助於讓大家主動參與到農村公共事務中來,最終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在網格員的幫助下,自來水變得更清了。新華社記者張文靜攝

今年5月,溫月坤和往常一樣入戶隨訪,和村民杜倫生閒聊起來。杜倫生再次提及了吃水用水的問題,他之前也向自來水公司反映過,但始終沒找到「病灶」。

溫月坤發現,不僅杜倫生家中遇到了渾濁水的問題,還有幾戶也情況相似。

「吃水無小事,要加快解決。」溫月坤一一記錄後,立即向一級網格員趙永仁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王有禕反映。王有禕隨即向村兩委反饋情況,並通過鄉黨委、政府聯繫到縣水務局,協調解決部分群眾家中自來水出現渾濁的問題。

沒過多久,水務部門再次派工作人員深入查找「病灶」,最終找到了水渾濁的原因,涉及多戶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再小的問題,對網格員來說,也是大問題,因為這關係到群眾的生活質量。」溫月坤說,「而同時,小小的網格員也能解決大難題,幫助鄉里鄉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lyFPW4BMH2_cNUgeTX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