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上最強國慶檔」看主旋律電影的「攀登」

2019-10-01     文娛頭版
主旋律電影逐漸找到契合時代的打開方式。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國慶檔有望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

今天,國慶檔「三巨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吹響號角,占據市場90%+份額的三部電影在首日均取得了破億的票房成績,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更是突破兩億大關。截至發稿前,三部電影首日大盤已經衝擊到7億量級,打破了非春節檔的單日票房紀錄。同時,觀眾好評也讓三部影片頻頻登上熱搜榜單,成為近期熱議話題。

曾幾何時,主旋律影片似乎與高票房無緣,但從近年電影市場的表現來看,主旋律影片的票房體量與日俱增。隨著《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主旋律電影愈發獲得市場與觀眾的肯定。

主旋律電影日益被市場接納的現象背後有何規律可循嗎?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嘗試觀察分析。

1、主旋律題材商業化探索

2007年,戰爭題材電影《集結號》正式開啟了國產主旋律電影在商業市場的探索,類型電影的樣態初具雛形。到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陸續推出的「建國三部曲」——《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更是開啟了商業大片與全明星陣容相結合的極致模式,在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後,這一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此後幾年間,電影市場湧現出一批堪稱經典的商業主旋律電影——《風聲》《十月圍城》《唐山大地震》《湄公河行動》等採用諜戰、動作、災難、警匪等觀眾熟知的題材與主旋律相融合,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

時間來到2017年,一部橫空出世的《戰狼2》憑藉56.8億票房刷新國產電影影史票房最高紀錄,觀眾自發形成的觀影熱潮締造了這部現象級的爆款影片,也由此標誌著國產主旋律電影市場化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誕生了以博納影業為代表、具備批量生產優質主旋律商業大片的民營電影企業,逐漸摸索出一套主旋律電影商業化的創作模式——真實故事+類型化表達。從2009年的《十月圍城》開始,博納便開始注意在商業片中注入主流價值觀元素。到2014年,一部採用純商業手法打造的《智取威虎山》,讓紅色經典再次成為當年的爆款。而後接連推出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次憑藉過硬的品質強化了「主旋律影片」的表達。今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博納更是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從暑期檔到國慶檔,主旋律的節奏一直持續。

今年國慶檔三部獻禮新中國70周年的作品,可謂國產主旋律影片的集大成之作。無論是重量級導演的強強聯合,還是群星雲集的演員配置,亦或是電影商業化的製作模式,都是對主旋律影片的進一步提質升級。

頭號種子選手《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主旋律題材與市場的平衡點——採用平民視角展現大時代、大變革、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段故事組成單元敘事格局,聚焦開國大典、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香港回歸等經典瞬間,濃縮祖國70年的集體記憶,具有較強的情感共鳴,導演夢之隊的超強陣容也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

《中國機長》以川航3U8633航班遭遇的真實事件為故事藍本,講述了機組人員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等極端罕見險情並化險為夷安全降落的故事,是「博納式主旋律」的又一力作,影片驚心動魄的情節和節奏讓觀眾為之震撼。《攀登者》則再現了1960年我國登山隊成員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征服最高峰帶來的民族自豪感讓這部極限冒險題材觸動著觀眾的心弦。


事實上,主旋律影片與商業市場並不矛盾,並在後者的助推下,主旋律影片正在演變為一種既符合主流價值觀、又符合市場邏輯的商品,類型題材日益多元。而主旋律電影的演變也是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縮影,印證著電影跟隨時代發展的規律。

2、宣傳助力主旋律「破圈」

主旋律電影之所以越來越被觀眾接受,與這類影片逐漸開始採用商業電影的宣傳模式進行推廣運作不無關係。除去電影營銷中常見的主創路演宣傳,以今年國慶檔三部影片為例,主旋律影片的營銷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從宣傳物料的策略性投放,到新媒體渠道的全方位造勢,到結合影片屬性打造的各具特色的首映禮,再到主創參與的線下點映活動……三部影片以一種更加親民的形式讓觀眾走進這些影片的幕後故事,從而進一步提升口碑好感和票房轉化率。

整體而言,從預告、特輯、海報到營銷,從首映禮、發布會到點映,三部影片遵循了商業電影宣發的基本步驟。其中,《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家圖書館召開了陣容豪華的首映禮,《中國機長》則在萬米高空用特殊的方式為自己起航,《攀登者》也在上海舉辦了全明星首映禮。主題宣傳方面,三部影片也是突出各自特色,並且貫穿始終。比如含「京」量最重的《攀登者》主打「京」牌,甚至以「萌系」大法製造反差感,引起不少話題討論;《中國機長》則緊貼「飛機」熱度,以高度做文章;《我和我的祖國》抓住同名主題曲的全民傳唱度,結合時間節點密集發布預告片及MV等物料,無形中增加了曝光度和滲透力。

就這樣,在一波強力宣傳助攻下,同一天上映的三部影片預售如同坐了火箭。在昨日正式開畫前夕,三部影片首日預售票房分別為:《我和我的祖國》1.77億元、《攀登者》8400萬元、《中國機長》8600萬元,合計3.47億元,而目前這些數據紀錄也已經都被打破。

不僅國內呼聲高漲,幾部影片的海外發行也水漲船高。其中,《中國機長》《攀登者》今日已在英國院線同步上映。而北美市場方面,《攀登者》於今日登陸,《中國機長》則將在10月18日公映。

主旋律電影的最終成績不僅與上映前的宣傳推廣有關,更與自身製作品質密不可分。而近年來國內日益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水準也在為主旋律破圈提供助力。

《智取威虎山》之所以取得成功,與其對3D及CG等電影科技的充分運用有密切關係;《戰狼2》邀請來《美國隊長3》後期團隊作為技術執導,讓該影片在動作場面及特效上更加國際化;《紅海行動》《烈火英雄》等危險場景的拍攝與製作也體現出國內電影製作技術的突破……這些震撼的畫面無不讓觀眾更具代入感,進而被其中的故事所感染。

可以看到,如今的主旋律電影,正在以一種更為蓬勃的姿態與時代相契合,在銀幕上真情而震撼地講述「我和我的祖國」。


-END-

作者丨雨天

編輯丨雨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hXGhm0BMH2_cNUgqI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