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錢龜不是沒有消費終端,而是這個因素制約了終端市場的開發

2019-08-20   壽鄉小鹿

石金錢龜不是沒有消費終端,而是因為價格高制約了它的終端市場開發。

石金錢龜

2008年的時候,石金錢龜苗80元一隻,之後的幾年,一路漲瘋,巔峰時期達到七八百元一隻,在瘋狂漲價的那幾年,別說是吃,在那種瘋狂尋求苗子飼養的條件下,根本沒有流量口給市場開發終端(養龜的人不捨得賣,買龜的人不捨得吃)。在2008年以前,石金錢龜還是一個小眾化養殖的龜種,後來因為經濟危機爆發,它得以借力起勢,一躍成為大眾投資的香饃饃,誰持有它,誰就意味著持有財富,沒有誰會多花心思去想未來哪年它會怎麼樣,因為大家都想在養殖端需求強勢的時候掙一筆,誰也不願意勞心勞肺地去想著開發終端,但凡不傻的人都想得明白,當時的石金錢龜價格那麼高,沒有誰願意花錢去把它當原材料收購回來去開發終端產品的,試想一下,如果把龜開發成龜苓膏,就龜苓膏的原材料成本,再加上加工龜苓膏的場地費、人工費、水電費等等,把全部費用都分攤到到每一瓶龜苓膏身上,那龜苓膏也要賣好幾百一瓶才能維得過來,普通百姓哪裡消費得起這麼昂貴的龜苓膏,即使是把錢當空氣花的貴族,也不願意花錢去買一瓶這樣的龜苓膏吃,那這樣的終端,沒有消費慾望,請問,開發出來的龜苓膏有什麼意義?

石金錢龜

同理的,如果把石金錢龜當成龜湯,端到餐桌上供人消費?別想了,當時一鍋龜湯端上來,不下大大幾千塊。我們養龜我們知道,石金錢龜養大到可以煲湯的時候,需要五年以上,也就是說,石金錢龜養大到煲湯的時候,正常情況下,體重在2斤-2.5斤之間,按照當時瘋狂的價位,龜圈內一斤1300多元(有些好的石金錢龜市場零售價還翻翻),這樣算下來單獨一隻龜就要花費2600元-3250元(這個價格可能還偏低),再加上人工、場地租金、酒店預留利潤空間等,最終將近一萬塊一鍋龜湯,試問一下,誰消費得起?既然連簡單的算術疊加都可以知道這種高價的龜湯是沒有人消費得起的,那誰又會傻到投錢進去升級龜產業呢?換個角度來說,養殖端還處在可以掙錢的紅利期,我幹嘛要超前的想去升級不知道何時才有可能做得起來的龜升級產業?難道錢多拿在手上瘮得慌,需要拿去花光它才能求個心安理得嗎?不過話說回來,或許在當時,有人會預料到未來的某一天,龜市泡沫會被刺破,到那時候,低價的龜,巨大的庫存量,才是真正升級龜服務產業的時候。

石金錢龜

是的,沒錯,隨著養殖端群體逐漸壯大,加入的人越來越多,龜圈內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資金流動圈,養殖戶與養殖戶之間互相買苗,小養殖戶向大養殖戶買苗,這樣經過幾年的發育後,苗子越來越多,手上持有貨的人想通過貨變現,這時才發現,龜的數量在圈內早已是超飽和的狀態,那能怎麼辦,圈內流動不起來,降價,用降價來獲取出貨的競爭力,於是,你降我也降,能出多少是多少,出了苗子,我還有種龜呢,還可以出苗子,不怕,在這種思維傳導下,形成了降價氛圍,龜價下來了......再加上一些不利於龜市的政策調整,石金錢龜被列為區域二級保護動物等因素的干擾下,一定程度上造成業內恐慌,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傳導下,龜價「飛流直下三千尺」,那些高價入行的養殖戶叫苦連天,原來的財富被石金錢龜套牢,錢變成流不動的龜,損失慘重。

石金錢龜

那龜市行情慘澹,石龜庫存量巨大的今日,是不是就是龜產業升級的絕佳時機呢?不見得。雖然說現在的龜市不比當年,石金錢龜的市場價格跌了十倍不止,但是變龜為龜苓膏,變龜為龜湯,變龜為龜酒等,價格還是處於讓人觀望的狀態。我接觸的龜苓膏,一件6瓶,原材料用的是鮮龜板,加上其他食品添加劑,市場售價在180元/件,換算下來,就是30元/瓶,瓶裝容量不大;龜湯,市場售價在108元/包;龜酒288元/瓶等等。雖然這種價格處於大眾可以消費的範圍,但是,大家還是覺得貴,因為在同等價位中,可供選擇的食品、酒類太多,在對比參照下,無論是從量還是從觀念接受度考慮,龜升級的產品都處於下風,這是短時間內無法逆轉的事實。但是話說回來,萬事開頭難,剛起步的新事物,需要時間去耕耘,需要時間去沉澱,不忘初心,也許才能創造方得始終的機會。

石金錢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