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腿練的不好,你可以穿上長褲。
如果你只有一大塊「腹肌」,穿上襯衫也看不出來。
但是只要天氣稍微熱一點,大部分人的小臂始終是暴露在外的。
如果小臂又細又弱小,這很可能意味著你在硬拉這些多關節復合型動作上水平很差,包括槓鈴划船,還有引體向上,你壓根就握不住槓鈴,就更別想把它拉起來。
簡而言之,強壯有力的小臂可以讓你舉起更大的重量,同時在視覺效果上也更具衝擊感。
所以想要得到「鑽石」一樣的小臂嗎?今天要講解的訓練技巧將對你大有裨益!
當今握力水平的集體滑坡
以前稜角分明的前臂就像飽滿的肱二頭肌那樣受大家歡迎,但是現在大家好像不那麼注重前臂了,大家不再用徒手舉重而是經常使用助力帶、手套之類的輔助工具來輔助握力拉起更大的重量。
這些工具確實可以讓你立刻承受更大的重量,也能讓你一下子做更多的次數,但是這些工具的的缺點也在於此,它們會導致你的小臂喪失訓練機會,進步速度極其緩慢,甚至沒有進步。
我並不是要大家拋棄這些訓練工具,而是不要依賴工具。
但是如果你已經有點離不開握力輔助工具了,說明你的小臂可能已經非常滯後,那你最好考慮安排一些小臂的專項訓練。
你試著不使用助力帶和其他輔助工具,你的小臂一定會變強,與你的整體身形更協調,你增長的力量也更純粹、更真實。
小臂訓練的專業解讀
就像其他肌肉一樣,你小臂的形態取決於你的勤奮程度。
我們的小臂主要由慢肌纖維組成,這就意味著小臂可以承受更長時間的緊張和更頻繁的訓練,一般在一周內可以訓練兩次,營養上也不需要額外的補充,堅持6-8周的勤奮加練,你很容易看到0.5厘米寸的增長(或更多)。
除了耐力好,小臂還有一個特點是靈活程度非常高。腕關節可以在多個平面活動,我們利用這種活動優勢可以做軌跡更長的動作。
正握腕彎舉和反握腕彎舉可以很好的刺激到肱橈肌、掌長肌。想想你上一次訓練正握腕彎舉和反握腕彎舉是在什麼時候?
兩種動作都可以增強腕關節周圍的小塊肌肉和結締組織,它們對於握力和耐力具有巨大的價值,並且還可以防止關節損傷。
當然隨著訓練方式的多樣化,訓練工具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非槓鈴工具,如毛巾和棍棒可以大大豐富你的訓練。
包括一些新的設備和動作,它們都助於刺激新的肌肉增長,同時加強你的手和前臂較小的、未充分刺激的肌肉。
具體的動作和訓練安排推薦
我們對小臂直接採取高容量的訓練。所以小臂一般放在日常訓練結尾,這樣直接訓練小臂不會對日常其他鍛鍊時的握力造成影響。
周一 股四頭肌,膕繩肌,小腿
周二 胸部
周三 背部,小臂
周四 肩部
周五 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周六 小臂,小腿
周日 休息
每周訓練小臂兩次,第一次採用傳統健身房常見的方法。而第二次採用一些不是經常能看到的方式來進行練習。
訓練日 1
對握毛巾引體向上 30個
正握腕彎舉+反握腕彎舉超級組 4組15次
啞鈴農夫行走 4組/100步
槓鈴片拿捏 4組/30 秒
訓練日 2
垂式彎舉 4組/8-10次
負重側旋 4組/10 次
負重後提 4組/15-20 次
負重前提 4組/15-20 次
對握毛巾引體向上:
將運動毛巾扔過橫樑。抓住毛巾的末端並完成30次引體向上,新手可以分幾次,累計完成30個,每周都爭取多做5個來提高難度。
啞鈴農夫行走:
選擇一組大約等於體重0.75至1.0倍的啞鈴,例如一個200磅(90kg)重的人應該選擇一對75磅至100磅重的啞鈴。如果沒有這麼重的啞鈴可以用兩個短槓鈴。
槓鈴片拿捏:
把兩個10磅重的槓鈴片疊在一起,用手指夾住住,提在空中。堅持30秒鐘或直到力竭,切換手臂。
負重側旋:
握住棒鈴,將手臂固定在一側,並在肘部彎曲90度。向上抬起(彎曲)手掌的把手,使重物與地板平行。將前臂的肌肉收縮到手掌朝下的位置,當重量與地板平行時停止。倒轉方向,重複進行動作,然後換臂。
負重後提:
站立時一隻手握住一個棒鈴,重物指向身體的後部,向下指向地板。
保持手臂伸直,收縮前臂肌肉,以抬高身後的負重,直到與地板平行。用力擠壓,然後慢慢回到起點。重複進行動作,然後切換手臂。
負重前提:
對於後提正相反,站立時將一隻手放在一側,將重錘放在身體前方,向下指向地面。保持肘部相對伸直,收縮前臂肌肉,以抬起前方的負重,直到與地板平行。用力擠壓,然後慢慢回到起點。重複進行動作,然後切換手臂。
你也可以用槓鈴來做以上兩個動作,記得故意讓手握位置偏前或偏後即可。
與其他任何落後的身體部位一樣,以足夠的精力,熱情進行訓練,你的肌肉會更快地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aggFW8BMH2_cNUg4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