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長沙再獲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

2020-06-07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原標題:優秀!長沙再獲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疫情之下,這份遲來的年度城市文明殊榮尤其令人難忘。今日,中央文明辦正式發文對長沙在內的全國10個省會、副省級城市予以通報表揚。這是繼2018年獲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後,長沙再度位列通報表揚之列。

在庚子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里,長沙以城市文明高素養「從容應答」:疫情之初,無數「雷鋒志願者」沖在「疫」線,織密築牢疫情基層防控網;當城市煙火味逐漸復甦,「超寬距排隊」「公筷公勺」等文明新風,如潮般湧現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份城市的優秀「文明答卷」,因突發的疫情而越發凸顯,因連續兩年的全國通報表揚而熠熠生輝,充分展示著長沙久久為功的城市文明角力,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里眾志成城的城市文明之旅,這場與文明有關的角力和旅行,長沙永遠在路上。

以人為本,文明城市宜居宜業宜家

全新的瀝青路面、規範的交通標識、錯落有致的綠化,昔日破舊雜亂的桐蔭里社區在提質提檔中面貌一新,變成處處有驚喜的宜居社區。在長沙,無數老街巷、老舊社區,正經歷著有機更新後的「美麗蝶變」。

「長沙,宜居宜業宜家。」這是城市對居民的承諾,也是城市居民不約而同的真心話。

文明城市創建,主體在民,根基在民,血脈在民。多年來,長沙在創建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提升城市建設品質,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創建成果、享受到創建實惠。

在長沙,民生大事始終關注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年以來,長沙以「文明城市提質年」行動為抓手,高質量推進社區提質提檔、農貿市場、醫院及周邊環境、公共設施提質、「一圈兩場三道」升級版建設,擴面提質「15分鐘生活圈」,將溫暖工程、幸福工程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持續開展「清霾、碧水、靜音、凈土」四大行動,讓市民直觀感受到環境質量的改善和提升,「長沙藍」「星城綠」「夜景美」因此屢屢刷屏朋友圈。

在長沙,城市的不斷煥新之旅中,城市的人居環境也更新疊代,展示舒爽文明之美。今年以來,長沙堅持「全覆蓋、見底色、常態化」要求,深入開展「愛衛生 凈環境 講文明 樹新風」 「清潔長沙」行動,為市民提供舒適清爽的人居環境。加強「亂停亂行、亂貼亂掛、亂搭亂建」專項整治,把治理「髒亂差堵缺」問題向城市「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延伸。深入開展「樓道革命」「廁所革命」,讓小樓道、小廁所都做起文明的「大文章」。

城市文明步履不停,幸福著群眾的幸福。今年,全市將創建市級文明社區50個,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創建垃圾分類減量示範小區,實現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覆蓋率100%、農村垃圾分類全域覆蓋。配合老城區有機更新,計劃完成社區提質提檔改造老舊小區100個,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榜樣引領,全城弘揚時代文明新風

雷鋒故里,紅色熱土,在長沙,榜樣從未遠去,引領無處不在。

疫情發生後,「小蜜蜂志願者協會」會長楊士泉帶領數百名小蜜蜂志願者們,不僅活躍在湘江風光帶、天心閣等公共場所,還活躍在近200個樓棟服務點、16個大商場超市、多所中小學校園,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助力復工復產復學。

今年年初,曾經車水馬龍的長沙,曾因疫情按下「暫停鍵」。但在無論在靜寂的街頭,還是在此後漸次復甦的城市活力中,城市的「文明風景」從未缺席:疫情發生以來,全市45萬志願者、3070個志願服務組織踴躍投入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學一線。

2月11日,一個「吳發秦」(長沙話「無法尋」的諧音)的長沙人,戴著口罩來到長沙市政務中心2樓(長沙市衛生健康委)辦事窗口,留下一個信封,說了一句「給醫務人員買口罩」後便匆匆離去。在長沙,「吳發秦」從未遠離,無論是34年前熱心給孤女匯去愛心款化名為「吳發秦」的好人,還是2017年捐贈百萬卻隱匿真實身份的「長沙市市民」,以及做好事不留名的「莫尋根」「艾莎」等「神秘愛心人士」,「吳發秦」雖然無法尋,但卻留在城市最深刻的文明記憶中。

在長沙,身邊好人是這座城市裡最閃耀的「明星」,這些平凡人的身影,出現在瀏陽河邊的燈柱上,出現在交通站點的宣傳欄上,出現在商業中心的巨型螢幕上,展示身邊榜樣力量,引領崇德向善風尚。

目前,全市所有社區都建立了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突破95萬人,註冊志願者人數和活躍度均居全省第一。有179位市民入選「中國好人榜」(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好人之城」「志願者之城」已成為城市靚麗名片。

榜樣力量,讓城市不斷湧現新時代文明新風尚,還重塑了疫情之下的城市居民文明素養:疫情期間,網紅門店前,市民的「超寬距排隊」,成為國內外關注的「文明熱鏡頭」;「新文明餐桌」行動,讓長沙餐桌上涌動公筷公勺、拒食野味健康風;清明時節,掃墓先掃預約碼、「雲祭掃」等綠色祭祀方式成市民清明祭掃新選擇。

探索創新,全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在長沙,每月11日的「排隊日」和每月22日的「禮讓日」早成為市民新的「節日」。近年來,長沙依託遍布全城的文明排隊禮讓示範點,在車站、地鐵、高鐵、政務窗口、景區景點、市場超市、醫院等重點場所深入推進,常態化開展「文明,從排隊禮讓開始」主題活動。

文明習慣貴在持續養成,也需不斷探索創新,讓文明實踐成為常態。

長沙堅持德法並舉,讓遵規守矩成為自覺。作為全省首部文明行為法律法規《長沙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長沙通過制定懲戒措施、強化剛性約束、加大處罰力度,重點解決無法可依、處罰過輕等問題,讓不文明者「丟面子、長記性」。

長沙堅持高位推動,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全市已授(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個、所112個、站584個、基地65個,其中國家級試點中心2個,市級試點所18個,寧鄉、望城由省級試點縣升格為國家級試點縣。全市先後湧現瞭望城區「金種子行動」、 寧鄉市「心星相印」、芙蓉區「文明實踐365」、長沙縣「六傳六講」、瀏陽市「五講四美」等文明實踐品牌。

長沙堅持窗口示範,深入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通過引導全市窗口單位爭優創優,整治「門好進、臉好看、事依然難辦」等不良作風,努力實現「最多跑一次」。

長沙堅持誠信建設,構建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針對食品藥品、網際網路金融詐騙等19項誠信缺失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在機關事業單位廣泛開展「誠實守信、說到做到」主題活動,開展誠信行業、誠信單位、誠信示範街區、「誠信之星」等評選活動,落實「紅黑榜」發布制度,形成人人重信踐諾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誠信長沙。

文明,讓城市更美好。作為當下頗火的「網紅城市」,長沙這座「寶藏城市」,不僅有「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工程機械之都」「智能製造之城」等響噹噹的世界城市名片,還有「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等超級IP,也有「雷鋒志願者」「文明,從排隊禮讓開始」「誠信長沙」等眾多「城市文明品牌」,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創建之路上,不斷用文明擦亮城市的底色,紮實推進新時代更高水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助推長沙高質量發展,在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中,彰顯省會擔當貢獻長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