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胃癌候選人 這種腹痛別輕視

2019-10-05   鴿子中醫

10月2日是世界保胃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胃癌排名全球癌症死亡第3及發生率第4,每年有77萬名胃癌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醫生提醒,上腹悶痛逾1個月,就可能是胃癌及消化性潰瘍的徵兆,建議進一步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

8成胃癌原因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俗話說:病從口入,正是造成胃癌的主因。醫學界已證實,高達8成以上的消化性潰瘍及胃癌原因,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

幽門螺旋桿菌為經口傳染方式,包括:不幹凈的飲水、食物,或是以口喂食,也可能發生家庭集體感染,增加患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風險。不過,只要篩檢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並及早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高達99.9%以上的患者可完全清除。

不少人擔心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可能造成腸道菌相失衡,影響身體健康。最新研究證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後,人體腸道菌相僅短暫失衡,約2個月至1年後逐漸恢復,而腸道菌抗藥性也會在治療後2個月恢復。另外,胰島素抗性在除菌治療後,也會顯著下降,並不會增加代謝綜合徵的發生率。

5大胃癌高危人群

高達8成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其餘原因為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狀態,包括:抽煙、高鹽飲食、腌制食物、泡菜、肥胖等。

5大胃癌高危人群,應主動接受幽門螺旋桿菌篩檢:

胃癌家族史

慢性胃炎

消化性潰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

胃癌前期病變: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

上腹部不舒服:腹悶、腹痛、噁心嘔吐等逾1個月。

若是發生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等胃癌前期病變,會增加患胃癌6~10倍的風險,經過長達15~30年恐變成胃癌,而及早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可有效預防進展成為胃癌,大約降低7~8成的患癌機率。

4招保胃方法

不要輕視胃病的徵兆,若有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萎縮性胃炎、小腸化生,應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並每年接受1次胃鏡檢查追蹤。

4招保胃方法:

避免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遵醫囑使用。

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吃麻辣鍋。

避免生飲生食:旅行前可打疫苗。

預防病毒性腸胃炎: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