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拼搏的時候不拼,中年不裁你,那裁誰?

2019-08-22     單仁行

中年人的崩潰,總是悄無聲息的。

最近,黃磊在電視劇《小歡喜》中的一段表演,就引發了許多觀眾的共鳴和淚點。

黃磊飾演的方圓45歲,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需要贍養,兩個孩子也到了高考衝刺的關鍵階段,可他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失業了。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20年,本以為幫助公司完成了併購,會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結果卻等來一封裁員信。

而學區房的房租,一萬塊錢一個月,孩子的補習班也不能斷。

生活的壓力一下子就撲面而來。

怕影響到孩子學習,他每天假裝出門上班,找工作也四處碰壁,在商場一坐就是一天。

更崩潰的是,中年失業的他發現送外賣的小哥月入都有萬兒八千...

於是,在一次借酒消愁之後,他徹底崩潰,坐在家門口抱著妻子大哭。

他說:咱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我這事業不成功,我怎麼就這麼倒霉呢?

說真的,如果單從職場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倒霉」,都是因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才有了後續的結果。

你選擇了怎樣的目標,生活自然會用時間來給你反饋。

劇中的方圓作為一名法律顧問,如果不是犯了什麼大忌,也不至於走到被裁員的境地。

那麼,方圓到底觸碰了哪些職場禁忌呢?其實兩個字就能說完,那就是:怠惰。

明明身處競爭激烈的體制外環境,卻偏偏想著過體制內的生活。

說白了,就是拿著私企的高收入,卻一點不考慮未來的風險,只想得過且過,過著國企或公務員一般安逸穩定的日子。

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要知道,方圓的職場起點並不低,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律師專業,擔任的職務是法律顧問。

但最有意思的是,作為一名法律顧問,從畢業到現在四十幾歲,還沒有參加司法考試。

還說自己一看專業書就頭痛,還偏偏一直從事這種工作。

那麼,你一開始還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呢?

別人在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斷逼著自己磨礪專業能力的時候,你連司法考試都沒參加,憑什麼怪公司無情呢?

這時代,總會懲罰那些不思進取又喜歡怨天尤人的人。

而像方圓這種做不好選擇的中年人,在中國一抓一大把。

高考完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後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工作,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了十來年。

該培養的專業知識和素養沒有培養,業餘時間也沒有在其他領域做出任何嘗試和努力。

只幻想著有一天一夜暴富,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不肯立足現實、剖析自我,只責怪一生下來就投錯了胎...

這樣的抱怨如果真的有用,才是人這一生最大的悲哀。

事實上,不管是選擇跳出舒適圈,去嘗試其他領域,還是選擇調整心態,努力工作,都不失為一種改變。

但最容易磨人心志的,莫過於明知道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又不肯去做出任何改變。

在最該打拚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開開心心地混日子。

這部劇里,還有兩個「別人家的爸爸」,就跟方圓截然不同。

比如喬英子的爸爸喬衛東,為了賺到自己想賺的錢,早早下海,甘願承受高風險做投資,最後自己開公司,也成了。

比如方圓的老同學季勝利,他忠於自己選擇的職業,能耐得住性子。

年輕輕輕就在全國各大鄉鎮來回跑,這份堅持和沉澱,讓他的仕途坦蕩。

而方圓呢?貪圖這份工作的舒適優渥,也不升級自己的能力,就這樣混過了20年。

要知道,私企不比國企,拿著高工資,不升級自己的實力和資源,到頭來自身能力匹配不上職業,被淘汰也只是遲早的事。

有人說,人生前半程,靠年輕和運氣或許能勉強通關。

但到了後半程,尤其是40歲上下,就是最見分水嶺的時候了:

即便你前面僥倖矇混過關,到了這裡可能就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這就好比你和雷軍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是能力嗎?

不,是底層作業系統不一樣。

湖畔大學的梁寧說:如果把人想像成一部手機,人的情緒是底層的作業系統,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個個的app 。

如果把人比作手機,你的某些「app」是比雷軍要厲害的。

但雷軍的底層作業系統,卻比你你領先太多版本,你在用ios1.0的時候,雷軍已經更新到ios 13.2了。

那什麼是一個人的底層作業系統呢?

它是你內心想要實現夢想的野性和勇氣,用來區別出誰是普通人,誰是傑出人士。

什麼是普通人?

他們的人生會在既定的軌道上相對平衡地運行,而不會被快樂和痛苦牽引撕扯。

什麼是傑出的人?

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個,他得不到,他就像萬箭穿心般痛苦。

無論是犧牲時間,還是人際關係,他必須得到他想要的那個東西。

這種人是要麼轟轟烈烈大幹一場,要麼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要他們沉浸於自己的舒適圈,是不可能的。

我希望各位,都能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磨礪自己升級自己,進而實現自己的夢想。

特別是年輕人,要擺脫冷氣,向上行走,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創業路線,別把青春,都耗在了追求一時的快樂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LnBvGwBJleJMoPMSq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