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代傳奇小說還是現代武俠小說,各種大俠或綠林好漢往往都是十分洒脫,行俠仗義的他們都是正義的化身,在他們心中,道義和義氣是最重要的,痛擊壞人、奸臣,救死扶傷還有劫富濟貧使他們常常做的事情,而伴隨著這樣洒脫、正直性格的往往是瀟洒的態度,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他們經常做的事情。比如說《水滸傳》之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當時武松進店吃飯的時候就是如此,他讓店家上一壺好酒還有二斤牛肉作為下酒菜,這樣的吃法似乎成為了古代大俠的標誌性食物,而林沖被罰充軍的時候,也是走路去買酒,順便賣了一些牛肉。
水滸傳
在很多古代著作之中甚至是現代的文學之中,喝酒和吃牛肉就成為了互不分離的伴侶,是缺一不可的,仿佛那時大家日常吃的肉類都是牛肉,殺豬宰牛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自己探究古代的飲食文化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古代時期要想吃上牛肉還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當時的牛肉並不像是豬肉羊肉一樣,是大家常吃的肉類。這是為何呢?
難道說牛的養殖和屠宰很少,導致牛肉產量很低,而價格非常高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嗎?還是大家對牛這種東西是有著別樣的崇拜所以不願意吃牛肉呢?都不是。實際上並不是大家不願吃或者沒錢吃,而是因為大家根本不可能吃牛肉,不能吃牛,不能殺牛是當時幾乎所有朝代官方的規定和法則,是因為朝廷禁止殺牛,所以才沒有人敢吃牛肉。這和文學作品之中大口吃牛肉,飯店之中都有牛肉賣的情況可謂是完全不一致的。實際上,飯店根本沒有牛肉賣,也不會有誰敢公開吃牛肉。
古代吃牛殺牛是犯法的,而且很可能是重罪,這是為什麼呢?古代的中國是一個小農社會,其存在的基礎就是農業的發展,農業是古代中國立國之本和支持國家政權建立發展的基礎,整個國家能不能強大和保持發展,政權能不能穩定,人民能否得到更好的生活都取決於農業的產量,農業能夠發展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首要條件。而且國家政權的穩定更是需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所以重視農業成為了各個政權的國策之一,抑制商業是最重要的保護農業發展的政策,而實際上禁止殺牛也是其中一個政策。
水滸傳
由於古時候進行農業生產的水平很是落後,之前一直都是用人力來耕田,但之後,人們發現可以利用容易馴服而且擁有很大力量的耕牛來耕種,於是牛耕成為了數千年來中國耕種的主要方式,所以說一旦失去了耕牛,農業生產就失去了動力來源,這樣就會導致古代農業生產出現了很大的勞動力問題,而用人力來替代牛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牛也並不是遍地都是,能夠繁衍用來耕地的牛並不多,所以為了保護這個勞動力,穩定農業,古代人們就制定了很多法律來保護耕牛。比如漢代曾經有法律,規定不允許認為的殺牛,也不可以吃牛,一旦殺死了耕牛,就算是自己家的都會被判死刑,而殺死一個人也不過是這樣的刑法,可以說牛的性命甚至可以和人相媲美了。所以說只有在牛死亡之後,那一家人要在報告當地政府之後才能夠被允許吃掉牛。
鴻門宴
而到了宋朝,雖然依然有法律規定保護牛的生命,殺死牛也是有各種刑罰,但是由於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也有了不錯的進步,有了各種耕地的工具,人們農業生產的效率有了保障,對於牛的依賴也有所減輕,所以那時殺死牛的代價也不是處死了,只會配役一年。雖然如此,依然沒有人敢於私自殺牛,就更別說在市面上做生意,收到嚴格監督的飯店了,只有黑店才會敢於殺牛吃肉。
當然,吃牛肉也可能是一種反叛、不服從朝廷的表現,水滸之中梁山好漢本就是反叛的一股勢力,他們兵不服從宋朝的各種法律,而吃牛肉也就不算是什麼了。然而在很多文學作品之中出現的隨意吃牛肉的情況依然是錯誤的,雖然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小編認為,雖然這樣的小地方可能沒有被觀眾和導演編劇所關注,但這也算是電視劇之中隱藏最大的一個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