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環球人物(ID:globalpeople2006)
作者 | 阿曄 編輯 | Vivi
「神童」本身不是詛咒,父母的虛榮和急功近利才是。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上個月有一條爆炸性新聞曾刷遍全球熱搜:史上最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就要誕生了,是個年僅9歲的可愛正太!
這位新時代的王者少年名叫勞倫特·西蒙斯,不僅長相軟萌,智商還高達145,被認為可以與愛因斯坦和霍金比肩。
他會說4國語言;4歲開始上小學,一年半過關;6歲直接念高中,不到兩年畢業;8歲進入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就讀,入學9個月就學完了電氣工程專業的全部課程。
據此前報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勞倫特將於這個月從大學畢業,成為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大學畢業生。
可萬萬沒想到,最近這位神童竟然退學了!
在退學之前,他的父母和大學校方還來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互撕……
1 非怪異天才
2010年,勞倫特出生在比利時,爸爸是牙醫,媽媽從事行政工作。由於父母都在荷蘭工作,勞倫特從小是跟著爺爺奶奶在比利時長大的,也算是留守兒童了。
爺爺奶奶很快發現,勞倫特「很特別」,不是個簡單孩子。但勞倫特的父母沒當回事,覺得「誰家長輩不這樣看待自己的孫子呢」!直到後來老師也這麼說,兩人才終於意識到兒子可能真是天才。
智商測試結果為145的勞倫特,擁有照相機般的記憶能力和超強的學習能力,能在短短几天內掌握其他學生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學會的課程。
即便瘋狂跳級,6歲就跨進高中校門,他還是會時常抱怨同學的學習進度太慢了,而同學們則指責他搶答了老師所有的問題。無奈之下,老師只能對他進行一對一教學,在網上給他發學習文件,讓他在家學習,之後老師再來對他進行單獨測試和答疑。
但勞倫特仍然覺得學業輕鬆到了「無聊」的地步,於是抽空跑去參與了阿姆斯特丹學術型醫學中心的一個研究項目。也不知道他的高中同學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今年3月,勞倫特終於「放過」了高中生,碾壓對象變成了大學生。他考入了荷蘭名校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攻讀電氣工程專業。
在別人看來很難的課程,勞倫特學起來卻十分輕鬆。他9個月搞定所有課程,隨隨便便就搞出來一個可以寫作的機器人程序,甚至還開發出了一款測試腦細胞反應的微型晶片!
他的導師彼得·巴爾圖斯教授說,第一次見到這位學生時,他多少覺得不適應,但很快,他就把勞倫特當做成年學生一樣對待了。「(勞倫特)比我遇到過的最好的學生還聰明三倍,達到了許多成年學生從未達到水平。」
勞倫特的優秀甚至讓導師經常忘記他只是個孩子,因此還會鬧出「笑話」——有一次在實驗室,勞倫特沒法完成實驗,不是因為能力達不到,而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力氣解開電線……
讓周圍人更驚喜的是,勞倫特並不是那種性格怪異的天才,相反,他性格開朗、愛好廣泛——
他喜歡旅行和水上運動,房間裡掛滿了自己的遊客照
他喜歡狗狗,養了兩條德國牧羊犬,經常和愛犬一起玩耍
他喜歡挑戰,時不時就要參加點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活動
看起來,這個神童的生活是很開心的,這也讓他難得地保持了普通小男孩的一面:飯菜不合胃口時,他會鬧點小脾氣,不好好吃飯;沒事的時候,他喜歡看Netflix、玩手機遊戲。
而在談到未來規劃時,勞倫特表示,自己最喜歡的科目是電氣工程,但未來還會「學習一點醫學」,因為他想要製造人造心臟,「我的爺爺奶奶都是心臟病患者,我想幫助像他們一樣的人。」
此前,他的大學教育主任就曾誇讚道:「(勞倫特)不僅超級聰明,而且是個富有同情心的男孩。」
面對這樣一個情商智商雙高的神童,不少大學紛紛拋來橄欖枝,為他提供量身定製的碩士甚至博士課程,而他的父母則一度表示想讓孩子去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深造。
2 退學前互撕
一切看起來都如此美好,直到勞倫特的父母突然宣布:勞倫特將從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退學,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書都不要了!
倒不是勞倫特不想學了,而是在關於學習進度的安排上,他的父母和校方發生了衝突,你來我往「撕」了好幾輪。
勞倫特的父母前腳找CNN爆料,自己的兒子今年12月就能畢業,將成為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學畢業生,校方後腳就站出來闢謠:勞倫特還有一堆考試要pass,所以他的畢業時間是2020年中期,而不是今年12月。
打臉之後,校方還不忘安慰一句:「即使如此,這個成績也是無與倫比的。」
這可讓勞倫特的父母氣壞了。他們追求的是刷新金氏世界紀錄,載入史冊,讓孩子等到明年年中再畢業,黃花菜都涼透了!
他們認為,兒子的水平完全可以畢業,延期半年純屬浪費時間。而且他們表示,自己有電子郵件證明,校方之前也說過,勞倫特能在今年年底畢業,校方此時改口無異於「騙子」。
被指名道姓地罵,校方也怒了,立馬公開回應——
一方面動之以情:
1.正是因為勞倫特具有前所未有的天賦,我們才不想操之過急,給予他太大的壓力。我們希望在2020年中期完成對他的所有考核,這是從對他負責的角度出發的;
2. 他的父母不停地接受媒體的採訪,給孩子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這是不可取的,精神方面過大的壓力最終會導致疾病的。
另一方面曉之以理:
1.勞倫特的確很有天賦,但他不可能在10歲之前完成課程,他的「洞察力、創造力和批判性分析能力」都還需要培養;
2.鄭重警告,如果只是急於畢業,他的學術發展將會受到影響。
誰知校方這波苦口婆心並沒有什麼用,勞倫特的父親再次反擊:
誰急了?明明是你們急了,就因為我想帶兒子到另一所大學讀博,你們就來故意使絆子,讓我兒子延期畢業!「校方的做法根本不對,勞倫特不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我接受媒體採訪怎麼了?「如果一個孩子踢球踢得好,人人都覺得媒體該報道。我兒子有與眾不同的天賦,為什麼他就不能引以為豪?」
回懟之後,勞倫特的父母堅定地給孩子退了學,準備去美國的一所大學讀博士,搏一搏「史上最小博士畢業生」的世界紀錄。
「有時候你必須做出選擇,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沒有第二次了。」勞倫特的父親在接受採訪時說。
隨後,校方聲明:「我們從未試圖把學生留在本校,校方永遠不會去為難誰。」對於勞倫特的退學,校方只能表示遺憾,並在道別時特別寫下了這句評論:
「導師們喜歡和他合作,不僅僅是因為他天賦出眾,更因為他是一個內心溫柔、求知若渴的孩子。只要現實條件允許,我們的大門依然為他敞開,歡迎他回來繼續學業。」
3 神童不好當
不少人心裡都暗暗為勞倫特捏了把汗。君不見,昔日國內外多少神童就是因為前面走得太快,才最終泯然眾人。
威廉·詹姆斯·西迪斯:18個月大時,就能閱讀《紐約時報》;3歲時,自學了拉丁語;8歲上高中;11歲被哈佛大學錄取。可畢業後,他被人發現住在波士頓破舊街區的一間小屋子裡,表示「一看到數學公式就噁心」。
麥可·基尼:1994年,年僅10歲的他從麥可大學畢業,刷新了最小本科畢業生的年齡紀錄,並保持至今;14歲時,他獲得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可他之後沒怎麼搞學術,反倒搬到好萊塢,頻繁出沒於綜藝節目。
干政: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6歲,在全國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試中獲得第二名,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因在人際關係上出問題,和導師的關係不協調,他回國後便避世而居,甚至有傳言說他瘋了。
神童隕落屢見不鮮,有人說「成為神童是一種詛咒」,但每回都有人用陶哲軒的故事來反駁這個說法。
陶哲軒
陶哲軒從小就顯示了極高的數學天賦,2歲時便能教5、6歲的孩子數數,3歲時便拿著清洗劑在玻璃上噴算式。
陶爸陶媽驚喜之後便冷靜下來。他們覺得沒必要因為孩子的天賦就逼著孩子成為天才,順其自然地慢慢長大也挺好。
但神童的光芒是擋不住的。陶哲軒7歲自學微積分,並出了一本關於基礎計算程序的書;8歲在美國高考SAT測試中拿到數學760分(滿分800分);12歲獲得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
當時,有位專門研究神童的教授米納卡·格羅斯勸陶爸陶媽,這孩子完全能在12歲之前讀完大學。可在徵求了陶哲軒本人的意見後,他們拒絕了這一提議。硬是「拖」到了14歲,陶哲軒才上大學。
和那些緊趕慢趕的神童相比,陶哲軒走得不算快,但他之後的道路更高更遠:他證明了數學史上好幾個難解的難題,包括歐幾里德曾提出過的「孿生質數」概念;2006年,剛過31歲生日的他拿到了被譽為「數學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之後,他當選為各國院士……
他的胞弟陶哲淵更是個奇蹟——小時候是自閉症患兒,後來獲得數學+音樂雙學位,拿到IMO銅牌和澳大利亞西洋棋金牌,就連其康復訓練師都驚嘆不已,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
陶爸在接受採訪時,曾談到對「虎媽」模式的反感:「我們家有一個原則,學習的目的是快樂,而不是去贏得什麼……如果我的孩子Trevor(哲淵)生在一個『虎媽』的家庭里,想想他可能經受的一切,就讓我汗毛直豎。他到三四歲,還沒說過一個字。」
陶哲淵(右)下西洋棋
「神童」本身不是詛咒,父母的虛榮和急功近利才是。
正是有陶爸陶媽這樣頭腦清醒的父母,陶家兄弟才能讓「神童是詛咒」變為一句站不住腳的空話。
這道理,希望勞倫特的父母也能明白。
願這個9歲的孩子能繼續快樂地生活,他驚人的天賦能得到發展,可愛的個性也能得到珍惜。
* 環球人物微信公號是《環球人物》雜誌官方微信,秉承雜誌「以人物記錄時代」的宗旨,以報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高端人物見長,兼具權威性、時效性和可讀性。在這裡,你能看到最傳奇的人生,聽到最真實的聲音,也能讀懂最有趣的靈魂。我們還有環環大家庭,陪你玩陪你嗨,就等你來! *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8HPIm8BMH2_cNUgpH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