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原鴨,源自塞飛亞

2019-09-10     視覺赤峰

鴨貨一直是人們休閒、聚會、追劇的必備品

麻、辣、鮮、咸、甜、香

總有一種滋味能打動你

讓你舌尖生津,欲罷不能

塞飛亞草原鴨

被譽為「鴨肉中的神戶牛肉」

以上品的肉質、獨特的工藝

守候它始終如一的美味

今天

小編就帶你走進塞飛亞

一起品嘗美味的草原鴨

草原上飛出中國第一鴨

鴨子,習水性,因水而居,適合在水草豐美的地方生長。然而,在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一座大型現代化的白羽肉鴨生產企業巍然屹立,創造了「塞外草原第一鴨」的傳奇,它就是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近百畝的草原鴨繁育基地

2018年,塞飛亞公司以屠宰肉鴨2300萬隻、產成品6.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的驕人成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白羽肉鴨產業的龍頭老大。其特色產品塞飛亞「草原鴨」不僅占領了全國市場,更是飛出國門,飛向了日本、韓國、緬甸、吉爾吉斯等國家和地區,成就了「鴨子也能飛上天」的神話。

天然的養殖環境

赤峰市寧城縣處於內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古老的老哈河和坤都倫河在此交匯,在這裡沖積形成了半平川半丘陵地區。北溫帶內陸季風性氣候使這裡呈現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適中,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當地廣泛種植玉米、高粱、穀子等多種農作物。這就為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來源。同時這裡氣候溫和濕潤,林木茂密,碧野如茵,藍天如洗,周邊百公里以內沒有大型養殖企業,非常適合旱地養鴨。

占地近3000畝,具有「林中場、場中林」的父母代種鴨場

獨特的發展模式

占地近500畝的塞飛亞食品工業園區

從2004年到2007年,塞飛亞實施了肉鴨產業加工三期項目擴建、兩萬噸熟食深加工擴建、20萬噸飼料廠擴建、祖代種鴨場新建、父母代種鴨場擴建和沼氣發電項目等一系列項目,構建了「種、養、加、能、肥」的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草原鴨生產加工線一角

成功培育草原鴨

肉鴨養殖,貴在品質,關鍵在種源。一直以來,國內所有白羽鴨種源均被國外種鴨品種控制,國內下游養殖企業付出了高昂的引進費用,成為國家之痛、行業之痛,也是塞飛亞肉鴨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

2012年,塞飛亞公司開始與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合作,由中國農科院提供種源、技術,塞飛亞投資建設育種場和實驗基地,實現成果共享。經過8年的合作,完成了8個世代的選育,草原鴨的主要生產性能指標都超越或等於國外品種種鴨的指標。

草原鴨育種個體選育測定車間一角

持有「身份證」的草原鴨

到2016年,塞飛亞公司養殖的祖代和父母代種鴨以及商品鴨全部採用了草原鴨新品系,三年來為企業節約引種費約1億元。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十多億隻草原鴨商品鴨的對比監測,新品種草原鴨的料肉比、生長速度和肉的品質、養殖戶飼料效益等多項指標均好於或等於櫻桃谷鴨,深受消費者喜愛。

2018年7月,塞飛亞草原鴨新品種配套系順利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成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民族品牌,填補了我國白羽肉鴨沒有原種的空白,成為第一個中國自主品牌肉鴨品種。

草原鴨推介會上,千名專家學者慕名而來

塞飛亞「草原鴨」系列產品,不僅同時擁有兩枚中國馳名商標和兩個地理標誌產品,而且是國家第一批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肉食品行業50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初秋時節,掩映在綠樹蔥蘢中的塞飛亞現代化生產車間的工人們,在一條條生產線上緊張地忙碌著,熟練地完成了從宰殺、脫毛、分割到腌制、烘烤、滷製、包裝各個環節。在落日的餘暉中,一箱箱,一件件裝滿鮮、凍鴨產品、熟食製品的冷鏈物流車整裝待發,第二天就將出現在國內各大超市和賓館酒店的餐桌上,部分產品還被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友人的餐桌美食。

當萬頃霞光照耀在一座座白牆藍頂的現代化養殖場上,成千上萬隻草原白羽鴨在和煦的陽光下悠閒地嬉戲,仿佛在譜寫著一幅優美和諧靈動的生活畫卷。

(文 / 莊國俊)

來源:視覺赤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5wPH20BJleJMoPM3W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