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總書記來過我們家,脫貧了還要好好乾

2020-01-05   馬鬃山高速大隊

開欄的話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阜平,到「苦瘠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從首都北京的胡同老街,到山路崎嶇的大涼山,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考察調研,都要走進普通人家,問冷暖、看變化,聽民聲、謀發展,彰顯了人民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詮釋著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使命。一次次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互動,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殷切期望,激勵著億萬人民在奮鬥追夢中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元旦剛過,春節將至,總書記看望過的人家,日子過得如何了?總書記牽掛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從今天起,人民日報推出「總書記來過我們家」系列報道,與廣大讀者一起重溫感人場景,見證發展變化,感受家國情懷,激發壯志豪情,凝聚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磅礴力量。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幫助困難群眾特別是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各項扶持政策要進一步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傾斜,進一步堅定信心、找對路子,堅持苦幹實幹,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加快發展。各級領導幹部要心裡裝著困難群眾,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滿腔熱情為困難群眾辦事。

   ——習近平   

  2019年入冬後的第一場雪,飄灑在太行山深處的駱駝灣,一下子就勾起了唐宗秀的回憶。

  那是2012年12月30日,駱駝灣雪後放晴,習近平總書記踏著冰雪就進了村,鼓勵鄉親和幹部們「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新時代脫貧攻堅戰鼓由此擂響。608口人的駱駝灣,滿懷信心出發,從貧困發生率79%邁向整村脫貧,譜寫著小山村融入小康中國的奮鬥詩篇。

  吃穿不愁有錢花

  「拆舊房、蓋新房,有吃有穿,啥都方便。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7年時間,駱駝灣悄然蝶變。

  青瓦黃牆,窗明几淨,屋內暖意融融,月季花開得粉嘟嘟,全然不顧外面雪花飄飄。

  「舊土房到處透風,一下大雨,閨女怕房子塌,就打電話讓出去避避。」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照片上,依稀可見唐宗秀家舊房的「苦寒」樣。可如今,變化大得讓唐宗秀笑逐顏開。「拆舊房、蓋新房,有吃有穿,啥都方便。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習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好政策,哪來這些好福氣!」

  2016年國慶節後,包括唐宗秀在內的247戶村民,或搬遷或改建,陸續住上了新房。在整個阜平縣,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274戶。

  搬新居,添新衣,這是中國人的習俗。過去,老兩口的衣服不多,全塞在兩個舊木箱裡。2017年脫了貧,土地流轉金、股金分紅等收入不少,老兩口的手頭活泛起來。舊木箱換成了「三組合」大衣櫃,裡邊滿滿當當,光唐宗秀的衣服就有20多件。「年輕時也沒穿過這麼多新衣裳,老了還洋氣了!」

  再到廚房轉一圈,愣沒找到農家常見的腌肉罐。見記者不解,唐宗秀捂著嘴笑:「以前過年才買點肉,初一包頓餃子,剩下的做腌肉,平時過節解解饞,現在啥時候想吃肉就買新鮮的。以前是心心念念想吃肉,如今倒是隔幾天還想吃點玉米面糊糊。」

  傍晚時分,大鍋熬燴菜,大白菜、紅蘿蔔、五花肉、煎豆腐,「咕嘟咕嘟」泛著油花,香氣溢出唐家窗外。昔日冷清的小山村也熱乎起來,格子窗透出燈火,大喇叭里飛出歌聲: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右)家慰問看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致富要靠自己干

「過去沒事幹,人窮出氣都短,天天窩蜷在牆根。光等光靠不是法子,說到底得自個兒幹活掙錢,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習總書記來時,希望鄉親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唐宗秀的老伴陳德印聲音洪亮,「過去沒事幹,人窮出氣都短,天天窩蜷在牆根。光等光靠不是法子,說到底得自個兒幹活掙錢,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近些年,駱駝灣工地多,陳德印隨時都能幹點雜活、掙點零花錢。2019年5月1日,阜平縣阜裕投資公司開發的民宿旅遊項目在駱駝灣正式開張營業,老兩口主動報名,打掃衛生、打理花草,每人每月進帳2000多元。

  正午飯點,老兩口來到公司餐廳,跟大伙兒邊吃邊聊。「一天三頓飯,全在公司吃。燴菜、米飯、麵條,天天不重樣,比在家裡吃得還好!」

  過去,有些村民天天抄著手閒轉,現如今也都甩開膀子干,村裡難見閒人。光阜裕投資公司一家,就吸納了駱駝灣30多人和周邊村60多人就業。

  「扶貧不是養懶漢,致富要靠自己干!」「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唐宗秀家附近的牆上,勵志的話叫人心熱。

  2012年,駱駝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千把塊錢,2019年得超13000元。再看阜平縣:201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2元,2019年預計增至9800元。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前中)家慰問看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產業壯了人氣旺

  「以前山里種地沒出路,村裡只剩老人,很多院子走空了。如今縣裡有產業,村裡有事干,許多年輕人沖這回來,越干越有勁!」

  「俺爹過去一天喝三頓酒,解乏消愁。現在日子紅火,晚上回來喝一杯,心裡舒坦!」唐宗秀的三女兒陳三妮忍不住笑。

  陳德印滋溜一口「棗槓子」酒,抿嘴笑笑,打開收音機聽起梆子戲。

  往年這時候,三妮兒還在城裡忙掙錢,眼下為啥待在村裡?

  這些年,阜平縣在駱駝灣等村發展香菇種植,建成食用菌產業園98個,帶動6620戶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1.7萬元;發展蘋果等高效林果8萬畝,帶動9459戶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9000元。借天然的綠水青山,阜裕公司租用駱駝灣閒置農房,發展民宿旅遊,建起美食街、小茶館等,引來八方遊客。

  黃土開始「煉」成金,抓撓著三妮兒這些外出年輕人的心。

  三妮兒這次返鄉,幾乎認不出昔日熟悉的窮山窩。駱駝灣已大變樣:習近平總書記當年進村來唐家時走的搓板路、小土路,變成了大馬路、水泥路;經過村旁的太行山高速公路2018年底通車,已在規劃建設的高鐵將讓阜平人聯通全國各地。

  三妮兒不僅自己回來了,還把在城裡上學的孩子送到了離駱駝灣村不遠的鎮上讀書,村裡的變化堅定了她的信心。「駱駝灣發展得越來越好,遊客多了,消費起來了。」三妮兒說,「以前山里種地沒出路,村裡只剩老人,很多院子走空了。如今縣裡有產業,村裡有事干,許多年輕人沖這回來,越干越有勁!」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精氣神都寫在老百姓臉上!

  「趕上好時候,遇上好政策,習總書記惦記咱農民,俺渾身有勁,不覺著老!」唐宗秀挺直腰板,「想想過去,看看現在,甜在心裡,笑在臉上,做夢都能笑醒了。」

  誰說不是呢。這些年,記者多次探訪駱駝灣,每次都有新氣象。現在,村民的笑容多了甜了。村裡人說,這是黃土地上幾輩人最燦爛的笑。(記者 王一彪 徐運平 張志鋒)


來源:《人民日報》(2020年01月05日 01版)